近期,英國首次完成了一場大規模新冠檢測項目,兩周共檢測利物浦約20萬人,檢出來約2000名陽性、600名無症狀感染者。其實,作為最早開始大規模檢測的國家之一,「中國速度」要快得多。此前青島只用5天時間就完成全城1000多萬人的檢測,創造了世界紀錄,「跑贏」病毒的秘密便是「混合採樣檢測」技術。
究竟什麼是「混採檢測」呢?簡單來說,就是對樣本進行分組檢測 。若某組結果是陽性,就會通知這一組所有人立刻隔離 ,並對每人再做 「單採單檢」 ,以找到這組樣本裏病毒 的 「源頭」 。
《自然》雜誌介紹過4種分組檢測方法:
方法1:分組+單檢。優勢是最易操作,缺點則是檢測次數較多。
方法2:分組+分組。優勢是檢測次數少,但缺點是輪次較多,檢測時間較長。
方法3:重疊分組。優勢是可通過升維帶來規模效應,局限是當一組中包含不止一個陽性病例時,需要靠計算機測算識別。
方法4:柯克曼三元系。優勢是一輪搞定,但局限是數據量過大時,分組和識 別就會超出人的算力。
內地採用的是「方法1」,這種方法適合當機立斷的「閃電戰」。總體而言,「混採」適用於篩查大規模低風險人群,有助於快速阻斷可能的疫情傳播。感染少,就檢得快;檢得快,阻斷病毒傳播,所以感染少,這就形成一種「正反饋」。這也是為什麼強調全民檢測一定要「早」!
香港本土病例不斷增加,採取「混採」的好處會下降,但在實驗室採用超高敏感度檢測儀器的情況下,不超過5人的「混檢」,其檢測結果準確率依舊很高。希望香港快點推出全民檢測啦!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