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1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2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3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4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5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6 / 6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柏林的人形行人信號燈於1961年由德國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創作,1969年開始投入使用並逐漸普及。其設計的初衷是讓對顏色不敏感的群體更好地識別行人交通信號,同時生動的人物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此外,這種信號燈的發光面積也比一般的行人信號燈更大,因而更加醒目。時至今日,這種「紅綠燈小人」已經成為了柏林的一種文化符號。(新華社)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這是11月1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座「綠燈小人」雕塑。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