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網誌圖片

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已於26日撤銷。財政司四張陳茂波29日發表網誌指,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撤銷非住宅物業的DSD,不容易令非住宅物業市場回復熾熱炒風,是讓需求管理措施退場(「撤辣」)的一個合適時機;同時由於做法可降低相關買賣的交易成本,有助有需要的業主出售物業套取資金周轉。

陳茂波指出,受社會事件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在過去一年半持續受壓,即使收縮幅度近期略為放緩,但市場對經濟前景未敢樂觀,主要由於環球以至本地疫情一再反覆,令社會民生及商業活動屢受打擊。而最新這一波的疫情更迅速地在社區擴散,情況令人憂慮。經濟持續萎縮及疫情導致店舖經營倍添困難。不少持有商用物業的公司,在面對經營或周轉壓力時,即使想透過將物業抵押貸款或出售套現以解燃眉之急,也面對較大困難,因此向政府建議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DSD),冀能減低交易成本,讓面對財政困難的業主較易促成交易以靈活周轉。

陳茂波指,非住宅物業市場過去政府很少介入干預。在多輪需求管理措施當中,只有在2013年引入的DSD是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因為在商業物業方面,政府尊重自由經濟原則,確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市場最能有效分配資源,除非出現特殊情況,例如市場上投機活動太多,可能對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構成風險,否則政府不會干預。在2012年住宅樓價持續拾級向上的時候,商廈價格也同時急升。寫字樓、零售舖位及分層工廈價格全年分別升25%,41%及46%,市場明顯出現過熱跡象。故此2013年政府推出DSD時,把其適用範圍擴大到包括非住宅物業。

可是,過去兩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本地社會事件和新冠病毒疫情的多重打擊下,商用物業市場已明顯下調,當年高企的價格及熾熱炒風已不復存在。以寫字樓為例,現時售價較2013年引入措施時相比,累計升約21%,只與期內的物價升幅相約,而零售舖位價格更比當時低1%;而交投量方面,今年以來更比實施DSD前減少八至九成。相信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撤銷非住宅物業的DSD,不容易令非住宅物業市場回復熾熱炒風,是讓需求管理措施退場(「撤辣」)的一個合適時機;同時由於做法可降低相關買賣的交易成本,有助有需要的業主出售物業套取資金周轉。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