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界局方逐點反駁「殺科」煽動 各科早有送審不再特例
教育局日前宣布改革通識科,重點包括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教育界普遍支持新方案,但教協不斷危言聳聽,宣稱這是所謂「殺科」「國際將不認受」「送審是教師頭上一把刀」云云。有教育界人士逐點反駁,強調今次改革有助通識科重回正軌,而教科書送審是各科由來已久的合理機制,國際間亦不見得有學科要求學生必須於通識科取得佳績才會取錄,呼籲教協不要「為反而反」、誇大影響。教育局不點名反駁教協指,對「有教師工會」無視通識科長期被異化的問題及在社會引起的爭議,反稱局方「以政治凌駕專業」深表遺憾。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教協昨日以「殺科」形容通識科改革,又聲言教育局「推翻小組報告」「以政治凌駕專業」,又舉所謂「教協調查」稱,大部分受訪的通識教師反對評核改為「合格/不合格」。教協會長馮偉華更謂「教育界從來無話通識科異化、從來無話該科有重大偏離教學目標」,理事張銳輝則稱「送審是老師頭上一把刀」,連番「偉論」讓人大開眼界。
針對所謂教育局「推翻小組報告」一說,局長楊潤雄及專責小組主席陳黃麗娟已分別詳細回應(見另稿)。教育局發言人昨日回應表示,局方作為教育政策制訂者,除考慮專責小組建議外,亦需從香港長遠教育發展及整體教育政策作通盤考慮,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作出負責任的決定,並重申「合格/不合格」改革目的是釋放考試壓力,符合社會大眾及學界普遍支持減壓的訴求 。
教育局強調,局方綜合了專責小組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關注,決定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重心,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冠以新的科目名稱,旨在為學生的整體學習創造空間,照顧他們的差異。有關決定是以學生的學習利益為依歸,改善及保存該科作為高中核心科的地位,從而行穩致遠,絕非「謀殺通識科」。
鄧飛:虛濫政治化已違初衷
針對教協的抹黑,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了資深通識科教師、教聯會副主席鄧飛,他指出,「通識科引起爭議和社會關注已是由來已久,推本溯源就是兩點:(內容)太虛和政治化。」鄧飛表示,前者問題在於課程內容無依據,學與教均欠缺知識基礎,「導致學生僅憑一些不知真假的網絡訊息,去做無謂猜測,到頭來只會變成各方政治勢力,去把自己的政治符號、理念甚至極端思想,滲透到課程和學生身上,幫學生洗腦,咁仲唔係異化?」
政治化就更明顯,鄧飛指,2012至14年通識科文憑試均將政治題必答,無形中把香港政治部分無限放大,「仲要將好具爭議性,未成熟、發展中的政治議題,硬變成試題,繼而變成教學內容,要學生去做所謂分析、表態,明顯已是偏離通識科初心」,他反問通識科當初何曾要求學生這般鑽研香港政治,任由該科變成「香港政治科」。
至於所謂「送審頭上一把刀」,鄧飛反問道:「其餘科目本來就有送審,唔通所有科都有把刀係頭頂?」他強調教科書送審是不證自明的制度,質疑有人誇張表達,把存在已久的合理機制「妖魔化」。
教局須制止「隨便教式霸權」
有關認受性問題,鄧飛認為,通識科改革後始終仍然維持必修必考,「如果話4核心科變3科,海外大學或機構就可能真係有疑慮,但目前並非如此。」放眼海外不同學科、學系的招生要求,並未聽過指定通識科要有好成績才會取錄,質疑有人誇大了通識科在海外大學認受的權重。
鄧飛強調,通識科近年面對社會廣大質疑是不爭事實,不容視若無睹,「教師是要講教學專業,但教學專業不等於教學霸權,唔係話我鍾意教什麼就教什麼……如教育局唔去做(改革),才是失責失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