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鬆懈,疫情即時反彈,近日源頭不明個案趨升,大埔區、宅度假、的士司機接連有人確診。專家認為社區爆發或與輸入個案有關,並指出香港入境檢疫方面的三大漏洞,包括有機組人員或豁免人士未獲檢測結果便放行回家、檢疫人士於酒店檢疫或與「宅假期」市民交叉感染、本港僅將15個地區列為極高風險地區,未能反映全球疫情現況的嚴重性。有傳染病專科醫生批評,當局對「外防輸入」的措施應對不周,香港隨時引爆第四波疫情,強調只有防控到位,疫情才能有效遏制,為通關重振經濟創造條件。

漏洞1 隔離不嚴 酒店播毒

政府日前(11日)宣布進一步收緊入境檢疫安排,所有從中國以外地區到港人士,昨日起必須在酒店進行強制檢疫,以減低輸入個案在家居檢疫期間傳播病毒予同住人士的可能性。然而新措施有把傳播風險轉至酒店之嫌,尤其是潮流時興宅度假(Staycation),這類本地客很可能與住酒店檢疫的入境人士不覺意接觸而感染。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香港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大家都喜歡去酒店鬆一鬆,形成宅度假風氣。政府要求檢疫14天的入境人士在酒店自我隔離,其實風險很大,「在監管不足下,檢疫人士容易會與宅度假旅客交叉感染。這個風險未必會急速爆發,一旦爆發,社區代價會很大。」

香港沒有指定的檢疫酒店,隔離檢疫中的高風險入境人士與一般人同住酒店,是一個防疫漏洞。梁子超建議政府效仿內地設定點酒店,安排入境獲豁免人士、檢疫人士入住,與酒店活動或宅度假旅客分開;而極高危地區入境者或可入住隔離營,「隔離營已經建好,應該善用才對。」他呼籲市民,在未有疫苗前,大家要減少社交活動和高危活動,如有病徵便應立刻接受檢測。

漏洞2 風險名單 滯後離地

全球疫情嚴重,現時香港僅列出了15個極高風險國家和地區,要求從這些地區來港的人士必須呈交檢測陰性證明書,並遵守有關檢疫規定。這是不足夠的。梁子超認為,這15個極高風險地區不能反映全球疫情,例如西班牙不列入極高風險地區,不代表當地疫情比歐洲其他地區好。

他呼籲政府,重新檢視極高風險地區名單,並指政府政策應走在疫情之前,不能見到疫情爆發才處理。

本港近日出現新個案的病毒株,經檢測與尼泊爾輸入個案類似,已顯示本港出現防疫漏洞。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這些個案或與早前14天隔離檢疫提早交樣本有關。九月中旬發現的二、三十宗個案與尼泊爾籍人士有關連,有部分人在尖沙咀酒店隔離期間,提早在第10天提交第二個樣本,令部分個案或因遲發病而走漏。

梁子超認為,將第二次檢測提早至第12天,已經是不理想,早前更因「做唔切」,提前至第10天,更難於接受。他稱最佳做法是維持第14天才進行第二次檢測,之後更要自我醫學監察多七天,避免一切高危活動,那就比較安全。

漏洞3 機組檢測 失之寬鬆

本月10日,有染疫的哈薩克貨機機組人員未等待檢測結果便獲准許回家,結果將病毒傳染給其家庭成員。最近又有尼泊爾航班抵港,機上七人證實確診,其中一名獲豁免檢疫的女子,未有陰性結果便返回寓所。出事後特區政府才急急修例,規定獲豁免人士如機組人員必須要在機場等待有陰性檢測結果才可離開。

回顧香港疫情第三波爆發,便與當時海員豁免檢疫有關。梁子超指出,走漏一人也足以讓病毒滲透社區,的士和酒店都可能是傳播媒介。反觀內地,對機組人員入境是有嚴格的規定,須在指定地區等待檢測陰性結果才放行。內地及澳門這種與社區隔離的閉鎖式管理,行之有效,值得特區政府考慮採用。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日前已宣布,曾到訪極高風險地區獲豁免檢疫的抵港人士,如機組人員等,須在出發前48小時內和抵港後接受病毒檢測,並須待獲陰性檢測結果後才可放行。

而且,由機場抵港的其他獲豁免檢疫人士,不論從極高風險或普通地區抵港,在港必須使用點對點交通工具,不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並須於抵港第12天再接受病毒檢測。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