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超

美國大選結果尚有爭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主流媒體推算獲勝後宣布勝出,他的團隊已率先啟動新政府過渡安排,並用「自己的方法」先後與英、法、德、加、澳和日本等盟國領導人進行通話。據報拜登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時,聲稱美方會捍衛日方在釣魚島的權益,被指變相認為釣魚島是日方領土。

從選前到現在,很多論者和媒體都認為,對華強硬早已是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的共識。而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拜登的中國政策智囊團當中,有不少奧巴馬執政時的班底,包括奧巴馬的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前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前高級外交政策顧問鮑威爾,以及前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等等。不難想像,拜登上場後將重新延續奧巴馬的遏華步調,甚至經過過去數年的客觀發展,會變得更加強硬。

事實上,幾個月前,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黨團便就中美關係的發展,公布了一項十分強硬的綜合法案,當中涵括了勞工、經濟競爭、聯盟、民主和安全等主要範疇,簡稱「美國領導法案」(The America LEADS Act )。該法案將是民主黨未來十年應對中國的綜合指導思想,與奧巴馬的重返亞洲、以及共和黨或特朗普對華的強硬立場如出一轍。

拜登的對華班底之一坎貝爾明確表示,美國在和中國競爭時,應發揮自己最大的強項,將全球同盟闗係看成是投資的資產,任何戰略都要從盟國開始,聯合形成更強大的力量。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Josep Borrell亦披露,歐盟已經準備好與拜登的新政府合作,應對中國在貿易乃至南海等領域上的威脅。

因此可以預見,倘若拜登成功上台,將會在全球範圍構築、操弄反共反華意識形態同盟,重拾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思路,中國可能要面臨比特朗普時代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而從拜登目前用「自己的方法」與盟國領導人聯繫所透露出來的信息,似乎想向外界表示,其對華強硬立場不遜於特朗普,甚至只會更加鷹。

此外,對於中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拜登競選團隊高級外交政策顧問,以及前奧巴馬政府官員表示,拜登幕僚已經在着手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在5G和AI(人工智能)的發展。此消息與「美國領導法案」中提出,將投入3000億美元強化美國在AI新科技的研發能力所透露出來的想法一致。

根據報道,拜登政府將在科技戰上採取「低調」實用的策略,一方面延續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出口管制,挑戰中國在科技領域歧視美國企業的做法;另一方面會加大投資和內部採購,以期加強美國在AI、半導體和5G等方面的科技領導地位,遏制中國的科技影響力。報道形容,在對付中國的科技發展的看法,拜登和特朗普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分歧,只是拜登將更加強調與一眾盟友的合作,利用貿易國,這亦是美國商界和科技領袖所希望的做法。

明乎此,雖然拜登上任初期難免要面對美國內部族裔矛盾、兩極分裂和疫情的種種難題,甚至免不了要碰得焦頭爛額,但國人必須保持足夠警惕,不應被某些道貌岸然的情狀麻痺而誤判形勢。尤其是香港和台灣,勢必仍然會成為美國重組意識形態反華陣線的一枚棋子。拜登強調要重拾對華的融合政策,實質上就是遏華制華的意識形態鬥爭。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下,選邊站隊已無可避免。香港只有全面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戰略大局,專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才能在未來發展中穩佔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