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才講起隨部隊赴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難忘經歷(香港文匯網記者馮雷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河南平頂山學院退休老職工張廣才日前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該校黨委副書記袁桂娥代表學校到張廣才家中慰問,並為其發放、佩戴紀念章。

張廣才於1956年至1958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隨部隊赴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八十多歲高齡的張廣才依然思路清晰,十分健談。他向在場的人講起了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1956年,時年18歲的張廣才從河南老家應徵入伍,後乘坐火車一路北上,入朝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21軍63師炮兵團一名戰士。他所在部隊入朝駐紮在朝鮮西海岸,當時已簽訂停戰協定,但依然處在緊張的氛圍之中。新兵下到部隊後開始開展訓練、清理戰場、修築工事,還參加修建志願軍烈士陵園等工作。

表現優秀 多次立功受獎

張廣才和戰友們一邊戰備,一邊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產。在朝鮮三年多的時間裏,他表現優秀,多次立功受獎,並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1958年回國後,為建設大西北,張廣才自願報名參加農墾兵團,屯墾戍邊。在祁連山下、河西走廊、大漠戈壁,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後回到家鄉,他來到平頂山學院工作,直到退休。

「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洗雪了中國人東亞病夫的恥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張廣才說,正是因為有了犧牲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戰士、倒在邊疆建設崗位上的建設者,才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永遠需要這股勁,永遠需要這種精神。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符合條件的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出國為抗美援朝戰爭服務的、健在的醫務、鐵道、運輸、翻譯人員,參加停戰談判等工作的人員,民兵、民工,新聞記者、作家、攝影等人員;1953年7月停戰後至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期間,在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的、健在的人員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袁桂娥說,張老作為那段歷史的親身經歷者和參與者,有功於祖國、人民。不忘歷史、崇尚英雄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一定要繼承老一代革命者和建設者的愛國主義精神,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