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公報提到要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令市民對香港再出發信心倍增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記者 曾卓鋒、劉越琦、周宇、文軒)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昨日發布公報,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公報提到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本港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對香港再出發信心倍增。各界指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是各方職責所在、使命所在。随着香港國安法出台,香港社會漸趨穩定。香港未來應根據「十四五」規劃謀劃發展,更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上新征程,再創新輝煌,尤其是在創科方面,香港可以發揮所長,助力國家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創科成建設藍圖核心 港科技界感振奮鼓舞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12項要點,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有本港科技界人士認為,以科技創新為中國未來經濟規劃藍圖,正正就是要突破歐美的圍堵以加速經濟發展,香港可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配合國家推動創科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以科技創新作為戰略重心有助突破美國或其他反華國家的圍堵,透過自主研發可避免中國發展利益受到侵害。他認為,香港可以成為吸引海外專才的國際人才中心,因為大批在美的華裔專才因中美關係緊張或未能獲得逗留簽證,加上香港的低稅制、智慧產權受到保障等優勢,有龐大吸引力可吸引他們到香港或大灣區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多年前已強調自主研發的發展方向,惟現在是更為緊迫的時刻,因為在中美角力下,過去中國被美國或親美的歐洲國家等勢力「鏈住條頸」。他認為,國家以科技創新作發展主軸是大勢所趨。

港擁大量科研專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佩帆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國家提倡粵港澳深化融合,故認為香港在配合國家創新科技發展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因香港有條件提供大量科研專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從事科研工作。

智慧城市聯盟榮譽會長楊全盛指出,國家注重科技創新,有助加速發展高增值生產的產業。楊全盛認為,香港可以繼續運用「一國兩制」的優勢成為「世界窗口」,再配合獨有的金融地位及專業服務,將中國自主研發的產品推向全球。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工商金融界:香港強項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工商界人士指出,香港要把握好時代機遇重新出發,深化與內地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為國家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央致力提升香港在國家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落實了多項惠港政策措施,其中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是重要創舉,助力香港穩守全球最大集資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林健鋒說,五中全會為國家未來五年發展以至2035年遠景目標構建出重要藍圖,亦為香港長足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充分顯示出國家政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他認為,未來五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香港各界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在「一國兩制」下利用自身在法律、制度、人才儲備、國際聯繫等優勢,推進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內地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趕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為國家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把握時代機遇融入大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顯着提升,綜合國力更上層樓,舉國上下抵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不朽的抗疫成績書寫了新的中國奇蹟。他說,「十四五」規劃勾畫出的宏偉藍圖,鼓舞着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繼續奮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香港要把握好時代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不負韶華,創造新的輝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認為,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為香港帶來發揮自身優勢的重大機遇。香港要集中精力謀發展,全面參與大灣區建設,以新角色、新定位服務國家所需,推進香港與內地的互利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為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新貢獻。要重振本港經濟、改善民生,擺脫困境再出發,書寫好「一國兩制」新篇章。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