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表示中國教育需要更加開放。(記者茅建興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茅建興 寧波報道)由浙江東錢湖教育研究院主辦,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協辦的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日前在寧波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東錢湖教育論壇聯合主席龍永圖表示,此次論壇在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結束之時舉行,論壇的舉辦來之不易,顯示了我們同心同德,辦好中國教育的決心。「連接」是疫情後中國教育的關鍵詞,未來要把教育的「德、智、體、美、勞」連接,把學校教育和社會力量連接,把中國教育和國際教育的交流合作連接。

龍永圖指出,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國際關係急劇變化,以及社會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變革,近年來中外教育的交流開展了不少,但距離形成中外教育緊密合作交流的常態依然有距離,中國教育需要更加開放。「什麼時候全球的精英會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歐洲留學?」

本屆論壇以「面向未來——疫情中的教育思考」為主題,聚焦生命教育、體育教育、災難應對、信息素養以及未來學校等方面內容,旨在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貢獻智慧,為人類命運共同話題教育交流搭建平台,傳播中國教育聲音,推動全球教育變革創新。

希腊前總理、前教育部長、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喬治· 帕潘德里歐圍繞未來教育的方向致辭時表示,良好的教育是人類合作與創新的基礎,只有辦好教育,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全球共同體,共享人類美好未來。這也是東錢湖教育論壇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齊聚一堂,共同促進教育變革。

教育應在不同方面實現更好自己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邁克爾·萊維特出席論壇表示,科學往往都是在犯錯過程中找尋到真理之光。(記者茅建興攝)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邁克爾·萊維特出席論壇表示,每個人都想通過教育擁有完美人生,但是這種完美人生不是標準化的,不是千人一面的。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都成為學者,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實現更好的自己,這才是多元化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比如那些高考成績最優異的學生,他們通過統一考試選拔出來,皆為優秀人才,但是,是不是只有這樣的人才是更好的人才?「我們可以試驗,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學科,從中找到他自己最適合和感興趣的,終身投入與學習。此外,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嘗試」與「犯錯」的重要性,因為在犯錯的過程當中可以取得進展,因為錯誤才能讓我們真正理解自己可進步之處。因此我們要大膽嘗試,大膽犯錯,真正的科學往往都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找尋到真理之光。」

姚明視頻參會論面向未來的體育教育很重要。(記者茅建興攝)

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為期一天半,共設置六個單元,包括「開幕式」「主旨演講」「為生命成長奠基——學校體育的價值」「對話:未來學校探真」「專業報告發布」和「閉幕式」。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邁克爾·萊維特,《連線》雜誌資深主編、《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華大基因CEO尹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姚基金創始人、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等30餘位跨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探討全球疫情大背景下面向未來的教育。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