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建明

一直盛傳的國泰大裁員今日(21日)塵埃落定。國泰航空宣布,集團(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將整體裁員8500人(實際裁減5900人),約佔集團24%。公司將在未來數周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與此同時,集團公布重組計劃,旗下國泰港龍航空即日停止營運。在苦苦支撐8個多月後,即便有特區政府200多億巨資支援,香港的這個經濟大象依然無可奈何地宣布裁員,令人唏噓,也令人有兔死狐悲之感。大公司尚且如此,中小企業如何存活?

香港經濟究竟有多差,國泰航空不是特例。特區政府統計處20日公布,香港7月至9月的失業率達6.4%,為近16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總計高達11.7%,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位。餐飲服務的失業率更是高達15.2%。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承認,勞工市場在第三季度顯著惡化,末有穩定跡象。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下,特區政府幾輪抗疫基金在經濟斷崖式下滑和失業率不斷攀升中,不僅顯得微不足道,也有如石入大海般,只是濺起些許漣漪。此時此刻僅僅「授人予魚」,完全無法令香港脫離困境。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香港經濟無法重啓,基層民生之苦無法緩解,危機還在後面。

要從源頭解決問題,唯有兩大因素:一是從根本上控制疫情,二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北上的正常通關,讓香港經濟融入整個國家經濟復蘇之中。

內地經濟復蘇令世界矚目。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遠高於第二季度3.2%的增幅。外媒評價說,這表明中國經濟在半年前遭受疫情重創後,已重回疫情前的增長軌道。中國展現出由國家支持的、工業繁榮推動的復蘇擴大到消費領域的跡象。彭博社說,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於處於嚴重衰退中的世界經濟來說,這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證明只要遏制了疫情流行,經濟就可以恢復。

香港是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當國家經濟走向復蘇之際,香港沒有理由不搭乘這艘快船脫離經濟苦海。香港眾多有識之士也不斷在呼籲,香港經濟發展,特別是當前受傷最嚴重的旅遊消費服務業對內地市場有更大依賴,「閉關鎖島」,香港只有死路一條。但人們對於「健康碼」的呼籲,以及政府的回應,也只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對此,我們可以理解的是,內地對疫情控制極嚴,希望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香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疫情令內地擔心。只有疫情受控,香港與內地往來才有一個健康的環境。內地對風險的擔憂,實際上是對香港抗疫的要求。固然,疫情長期完全清零並不現實,但香港學習內地抗疫經驗,是可以做到的。如北京、新疆、青島發現本地感染患者後,馬上進行嚴格隔離,組織全民核酸檢測,很快阻斷疫情傳播,令經濟社會和民生保持正常狀態。

全民核酸檢測被視為目前最有效的阻斷疫情傳播的手段,全球很多國家都採取此一辦法。香港在爆發第三波疫情後,在中央給予技術、人員、資金的支持下,進行了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檢測出40多名隱形傳播者,意味至少阻斷了40多條社區傳播鏈。但很遺憾的是,由於意識形態因素,參與檢測人數不到200萬,令抗疫的整體效果大打折扣。這是個很大的教訓。如今疫情起伏,又有專家及社會意見呼籲必須採取更嚴厲手段進行全面檢測,政府也在考慮尋求法律意見。

抗疫陷入政治化終歸是香港的悲哀,港人的損失。對於抗疫之戰和全民檢測,我們必須需提出幾個問題,供全體港人思考。一是全民檢測與「自由」、「人權」問題。如果傳染者帶病毒全城「播毒」,那麼他人的健康自由權利,生命及生存的人權,誰來保障?二是經濟問題。有人稱全民檢測耗資巨大,得不償失。但要看怎麼算這個成本賬。據悉,香港當前經濟停擺,每天損失7個億,近30萬人沒有收入。得失取捨,一目了然。

這些年來,香港的發展就是在爭拗中蹉跎了歲月。但控制疫情,重啓經濟不能蹉跎。制止疫情危害港人生命健康,遏止經濟斷崖般下跌,保障基層市民的生計,耽誤一天都算多。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