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維雄

中央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戰略,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實踐。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港澳青年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一直以來,習近平主席非常關註推動港澳青年融入灣區建設的進程和成效。10月14日,習主席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到:「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此前,習主席在京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語重心長地說:「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幫助青年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

從香港到整個灣區,社會各界牢記習主席的殷殷囑托,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而起。目前,為港澳居民和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一大批創新創業平台和體系化的支持活動,正在快速「落地」和釋放,成效值得肯定,未來應予深化和完善。

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港澳青年在生活成長環境、接受教育方式、社會文化熏陶、思維做事定勢等方面與內地同輩有着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一國兩制」背景下,內地和港澳地區也需要在營商環境、經濟產業生態、社情民意着力點等方面求同存異、揚長避短、謀取共贏,這為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建設、實現融合和追夢帶來了各類挑戰。

「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的基礎是「一國兩制」,關鍵詞是「建設」。我們要調動更多港澳青年,參與大灣區的各類建設。我們要打造良好的環境和平台,通過各類「綠色通道」頂層體系設計,促進港澳青年參與更高質量的「灣區大循環」,實現比目前更有效率的「內地和港澳雙循環」,讓港澳青年通過自身努力,為自己成為灣區建設者而自豪。在上述的方方面面,我們需要加強和完善愛國文化普及、政策協同、產業推動、企業帶動、國家到地方「產學研」體系支持等方面的整體建設。

推動港澳青年融入灣區建設,必須瞄準高質量崛起的具體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專門面向港澳高端青年人才的合作平台。平台的主題方向包括「高端產業」「科技合作」「創新創業」「優勢互補」等,吸引港澳青年參與到高端健康醫療、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合作。例如,廣州、深圳、中山的健康醫療產業可吸引港澳優秀科技青年人才參與其中,利用好港澳地區在跨境金融服務、人民幣結算、境外IPO、外貿渠道建設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爭取在跨境醫療服務、醫療審批管理制度等方面獲得國家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持。

二、是要創新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服務平台。建議政府部門牽頭成立專責機構或通過第三方機構,在現有「數字廣東」「智慧城市」的資源基礎上,為有志於創新創業就業的港澳青年搭建解決辦證、稅務、科技、商業、社保、醫療、就業、安全、特定對像審批等一系列共性問題的平台,做優做強大灣區的創新創業就業服務生態鏈。我們要讓投身於大灣區建設的港澳青年感受到「看到機會、遇到商機、享受服務、得到支持、獲得信任」。同時,發揮企業、商協會團體在社會治理、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吸引港澳青年融入灣區發展。

三、是爭取先試先行,大力推進金融、土地、審批的制度創新,對參與灣區建設的港澳青年提供支持與鼓勵。突破政策「天花板」,就能闖出共贏新路;政策實施有特定區域限制,又能為國家的全局和長遠發展積累經驗。一方面,建議探索廣東與港澳地區實施金融產品互認、資金互通、市場互聯的機制,適當放寬粵港澳跨境資本流通管制和金融機構跨境經營限制。吸引更多港澳和海外金融資本進入大灣區,為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就業提供金融資源支持。另一方面,爭取實施適度靈活的區域性土地政策。例如,針對科技創新項目,建議適當放寬用地規模指標限制,體現「重點支持」,加快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