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超

人有三衰六旺,行起霉運的時候,喝涼水都會塞牙。

創作人喜歡用流落荒島作題材,皆因人類發展史上有無數真人真事可供借鏡,遇到此等危機,最是考驗人性。

善於應對危機的人,在遇到流落荒島這種事上,在意識到資源於一段未知的日子裏會變得稀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會是設法開拓,使總量增加。例如找找看島上有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或者找找看有什麼材料,現有的材料可以做成什麼樣的工具,能否做出能吃的東西,或者發信號求救,再不然就是利用工具近海捕魚…換着花樣想點子,讓自己和同伴能分到的分量多些,伺時走出困境。

相反,還有一種更常見的,習慣「太公分豬肉」的人。這種人望着眼前有限資源,滿腦子想的是要怎麼分配一杯羹,怎樣令自己或自己友分多啲,分好啲;在危機到來之前,仍一個勁地糾結於別人比自己分得多,由此失智阻撓集體自救。遇險時若不幸這種人佔主導,最終必定悲劇收場。

香港問題、香港的悲劇,不論是住屋抑或青年向上流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以上情況。

生活中,有的道理實在太常見,太簡單,以至大家習慣性忽視,不願意相信解決難題的答案原來真的就這麼簡單。但事實往往就是這麼簡單。荒島上善於應對危機的人,所用的「做大塊餅」解決難題和紛爭,由幼稚園起就反覆訓練實踐,道理不深也不難。石油危機,就投入研發再生能源和省油技術;本土市場飽和,就開拓新產品或國際市場……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當中指出,香港與國家融合發展是香港突破瓶頸、擺脫困境、再次騰飛的必要條件。香港的未來在於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尤其是與大灣區深入合作互融,為改革開放作出新貢獻。

習主席的談話淺白易懂,直指本質。歷史證明,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始終如一。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目的就是要透過九市兩特區合作互補,實行「做大塊餅」。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年初在新春酒會講話時亦明確表達了共同珍惜香港,聚焦發展,做大發展「這塊餅」的美好心願。

但凡社會,必有善於應對危機「做大塊餅」的人,也有安於「太公分豬肉」坐享其成的人,香港自然不能免俗。因此不論是參與大灣區建設,抑或是「走出去」投身於「一帶一路」的建設熱潮,這種分明能「做大塊餅」淺顯道理,被居心叵測之輩拿出來拗餐飽不足為奇。

誰都不是神仙,誰能百分百說中十數年內的每個變數或每個變化?關鍵是認準了能做大塊餅,就沒有必要拘泥或糾結這塊餅是不是冥冥之中、史上最大的那塊,坐言起行,逢難開山,遇水搭橋。有魄力有擔當的領袖,早一日決斷,就能早一日解除危機,早一日不用挨饑抵餓,何樂不為?參加者參加,不參加者一邊玩去。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