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要求深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並對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個新要求」,包括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深化前海、河套、橫琴等合作區建設規劃。受訪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攜手合作,創新資源協同配合,有望在世界舞台乾出一番成績。

習近平在講話中歸納了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實踐積累的十大寶貴經驗,其中談到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習近平表示,十條經驗,是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接受香港文匯網記者採訪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及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應該是有以下幾個考量:一方面,這與之前中央提出的粵港澳發展戰略一脈相承,另一方面,當前國際形勢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香港與澳門經濟增長都遇到困難,中央提出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也是為了有利於港澳經濟走出當前不利局面,體現中央政府對港澳一貫以來的支持。

要素高效流動 利港拓更廣闊市場空間

對於深圳經濟特區未來發展,習近平提出「六個新要求」,其中包括「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判斷,未來深港之間在要素流動方面會加快制度性創新,這裏面既包括對資金跨境流動的安排,也包含着對物流、信息流、人流的安排,通過這些更便捷的安排,便利兩地運作,進一步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融合,有利於香港拓展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要素便捷流動本身就是建設一個國際性一流大灣區的客觀需要。要素能流動起來,大灣區的各類資源才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的經貿區域,與國際上其它三大灣區匹配。」譚剛分析,除了物質層面的互聯互通,規則、體制、機制方面的「聯通、貫通、融通」也十分重要,需要創造一些基礎條件去推進這個重要工作。

創新資源協同配合 全球優勢明顯

是次講話中,習近平特別要求「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要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

曲建表示,深圳在加強粵港澳之間的合作上扮演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為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的轉型、高質量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這兩個區域一系列平台的打造將推動深港之間科技創新寫下新篇章。香港科技創新領域的智力人才融入到這些平台,可以發揮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優勢。

譚剛認為,香港的大學基礎研究能力很強,深圳則是高新技術產業的成果轉化能力強,東莞和周邊城市則是加工製造能力強,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深圳加香港、加廣州排全球第二,這個優勢是很強的,合作能夠乾出一番成績。

譚剛同時指出,這次習近平總書記系統歸納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十大寶貴經驗,既對下一步特區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也構成了中國智慧的一部分,即為世界各地搞特區建設貢獻中國經驗、中國智慧。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