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芳在展示毛線的柔韌性。香港文匯報記者王逍 攝

政府貸款如及時雨 抓機遇自主研發 台商李嘉芳化危為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逍 江西報道)「疫情暴發以來,我們與許多大陸外貿企業面臨的困境一樣,外銷訂單大部分被暫停或取消,今年上半年的訂單量只佔去年同期的30%左右。我們今年對外銷不抱有信心,只有下半年盡量打開大陸市場。」江西嘉盛精密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嘉芳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伴隨大陸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他先後率隊奔赴山東、上海、浙江、海南等地拜訪客戶及考察,對在美國、意大利、江西撫州的三個子女進行內部調崗,邀請各地的老朋友前來探討紡織衍生品的開發,奮力化危為機。

李嘉芳於1986年在台灣創辦Loyal Light International;1988年在廣州成立紗線工廠;2006年在撫州成立江西嘉盛精密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盛精密紡織);2015年成功收購手鈎紗行業的「LV」——意大利威瑪公司旗下的Filatura di Crosa(蝴蝶)品牌。如今,公司已成長為一家集紡紗、纖維染色、針織服裝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紡織企業,染廠年產能2,500噸,紗廠年產能7,500噸,毛衣廠年產能60萬件,一躍站在全球手鈎紗行業的價值鏈頂端。2019年,公司實現產值1.77億元(人民幣,下同),納稅1,400萬元。同年,他榮獲「贛台交流合作突出貢獻人物」、「撫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財園信貸通紓融資之困

位於撫州高新區的嘉盛精密紡織廠房,延續台灣的精緻工業風,綠植滋長十餘年,點綴成花園式工廠。李嘉芳笑言:「這裏是我的家,是我的三個子女未來繼承家業的地方。」

5月份,距嘉盛精密紡織復工復產已有3個月,李嘉芳和家人一起從台灣返回撫州。他說:「疫情期間,我們員工之間通過手機、電腦遠程辦公,已在廠區的高管負責企業日常周轉和訂單生產。省市區三級有關領導多次前來調研疫情防控工作,向我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類幫扶政策,鼓勵我們堅定信心。」

「2、3、4月是紡織行業的淡季,加之疫情使得訂單量急劇減少,工人上班時間從最初的兩班倒制縮為一班倒制,另一方面,企業的剛需成本難以削減,現金流成為了限制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令人感動的是,根據撫州市及高新區政府的相關政策,我們獲得了一筆財園信貸通,企業復工復產500萬元貸款,一筆『科貸通』科技金融300萬元貸款。」李嘉芳認為,大陸政府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讓他更加看到了這片土地的希望。當中,台企及台胞亦受到了深深關懷,可見惠台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如今,嘉盛精密紡織已逐漸走出困境,產能開始復甦,訂單量增加了60%,以內銷訂單居多。「公司現在有台灣員工 5人,大陸員工415人。其中,有10多位大陸員工跟隨老闆20多年。這裏待遇很好,老闆也對人真誠,不會區別對待大陸和台灣員工,每年給大家的年終獎達幾百萬。」前紡車間主任吳玉梅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因疫情被困武漢期間,李嘉芳特意打電話送慰問,讓她很暖心。

疫時讓利產業鏈更良性循環

「當下,很多人以高科技產業的高回報率、高增長率為標尺,定論許多傳統行業為夕陽產業。那在我看來,當下,沒有夕陽產業,沒有永續的企業,搶抓機遇才是關鍵。」李嘉芳稱,疫情正在導致許多行業重新洗牌,既有危險,也有機遇,嘉盛精密紡織正在全力迎接。

李嘉芳說,以一款蝴蝶牌毛線為例,淨重不到150克,市價達37美金。除了品牌溢價、原料最優之外,這當中也有自主研發的力量體現。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佔銷售額的3%至5%,通過利用彩色針梳機生產5色漸變紗的技術,對花式紗生產線進行了一系列自主改造;通過在織法結構、花式類型、原料比例上採用不同的設計,使花式線的色彩效應、結構效應、特殊效應反映到最終織物的外觀上。這使得產品可以引領潮流,還可以比部分同行縮減約三分之一的成本。「疫情期間,我們向客戶讓渡了部分利潤,讓產業鏈更具良性循環。」

近期,他驅車在大陸多個城市考察,每一站都有分隊成員提前到達,雙方會合後,立即就原材料採購、產品開發、工藝流程等主題進行考察。「我們的車子買了不到一年,就已經跑了10多萬公里,學習收穫很大。在三亞一家特色酒店,我看到麻線點綴的吊頂燈和日用品,立馬想出要打造成以毛線為主題的酒店。這兩天,又有朋友建議我,邀請貧困戶一起開發手工毛線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