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因為城市改造需要,這片已經存在15年歷史的牆體面臨拆除,為了留住城市的新鮮「文脈」,在政府、文化機構和海內外藝術家的「合力」中,塗鴉牆不僅得到保留,更遷入滬上知名的文創園區M50開啟新徵程。
新出爐的「塗鴉」牆成為上海蘇州河文化風景一部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1 / 5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因為城市改造需要,這片已經存在15年歷史的牆體面臨拆除,為了留住城市的新鮮「文脈」,在政府、文化機構和海內外藝術家的「合力」中,塗鴉牆不僅得到保留,更遷入滬上知名的文創園區M50開啟新徵程。 新出爐的「塗鴉」牆成為上海蘇州河文化風景一部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台灣藝術家劉慶元向記者介紹她的最新創作,她說,與大陸朋友的交流激發了新靈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2 / 5
台灣藝術家劉慶元向記者介紹她的最新創作,她說,與大陸朋友的交流激發了新靈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正在更新的「塗鴉」牆,與肩負城市改造任務的吊車相映成趣(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3 / 5
正在更新的「塗鴉」牆,與肩負城市改造任務的吊車相映成趣(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青年藝術家們視塗鴉為與國際交流的新平台(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4 / 5
青年藝術家們視塗鴉為與國際交流的新平台(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塗鴉」牆是這個長假很多青年喜愛的打卡地(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5 / 5
「塗鴉」牆是這個長假很多青年喜愛的打卡地(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張帆 攝)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曾經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藝術」集聚地,位於上海蘇州河兩灣段莫干山路的600米塗鴉牆在這個秋天「重獲新生」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