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岑健樂、李永青)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及新城財經台合辦的「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暨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2020」及「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2020」,8日下午在灣仔會展舉行。
是次論壇邀請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以視像方式作主題演講,以及邀請了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致開幕詞。另外大會也邀請了眾多重量級人馬演講,共同研討「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探討「灣區絲路金融發展帶給本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機遇」,及後更頒發第九屆《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2020》及《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2020》的各個獎項。
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劉亞軍、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綜合組處長馬戰軍、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執行總經理韓紀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張錦川、新城廣播有限公司首席商務總監馮靜婷等人都出席了是次活動。

金發局區景麟:香港可續扮演樞紐角色
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區景麟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時表示,在滬港通、債券通、大灣區發展過程中,香港都扮演樞紐角色。預期在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和綠色金融工作上,香港亦可發揮重要角色,例如參與內地的數字人民幣發展。他指,香港鄰近大灣區,可藉此發展綠色金額融,又指綠色金融乃是大勢所趨。

港交所姚嘉仁:港金融市場穩健 可應對不同風浪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市場主管姚嘉仁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時表示,現時環球情況複雜,大家最關心是美國總統大選,市場雖有風險,但有危就有機,正是香港金融市場的機遇。他指,香港有穩定的市場及健全法制,金融系統可經歷不同風浪,正可應對及發掘其中機會。
港交所作為香港交易市場的主導機構,姚嘉仁表示,會維持穩定的環境予投資者交易,及創新產品發掘機遇。
「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為大勢所趨。姚嘉仁表示,港交所自2016年開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的數據,至今已累積數年數字,可量化上市公司於這方面的發展,有助投資者投資及產品開發商開發產品。他續稱,對上市公司來說,管理層及董事在決策時,亦會加入ESG的元素考慮,如疫情下,如何利用科技保持業務運作及可持續發展。他提到,綠色金融的投資項目愈來愈多,去年底香港綠色債券發行已達100億美元。他表示,綠色債券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將成為未來投資重點。
被問到香港何時可做到以人民幣發行股票及結算時,他表示,要使用不同貨幣結算,需整體規劃,且看資金需求及穩定性。他舉例指,如有大型新股上市,會有很大的資金需求,加上仍有不少環節需要處理,要等條件成熟。
姚嘉仁坦言,人民幣及大灣區業務發展是一大機遇,但問題是大家估計不到政策出台時間,唯有自己做好相關準備及業務推廣工作,而且不只是關注香港,應以整個大灣區及亞太區發展為目標。

中銀香港鄂志寰: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迎來更大機遇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出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時表示,內地最近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政策,是以推動債市發展為重點,以方便境外投資者更容易進入內地債市,預期可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帶來更大機遇。
鄂志寰說,香港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可將香港的金融服務能力與大灣區的產業能力結合,既有助推動大灣區發展金融產業,也為香港金融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宋文禧:大灣區規劃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新城廣播董事總經理宋文禧表示,大灣區推動香港人民幣持續發展的前景,實在令人憧憬。他表示,今年5月金發局報告指香港一如既往是全球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樞紐,截止去年底,香港市場擁有境外最具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達6580億元人民幣。從活躍程度來看,香港的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日均交易額超過11,000億元人民幣。
他說,無可否認過去一年香港受中美貿易關係及種種不明朗因素影響,但以上各項數字,都表明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依然緊密,加上國際金融中心的協同效應,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先行者的地位依然穩固。
再看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的願景,令人很期待。他指出,綱要強調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提出續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支持香港機構投資者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在香港的資本市場,可預期香港在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和其它風險工具上有更大空間。
陳鳳翔:「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實務教授陳鳳翔表示,過去一年風風雨雨,包括香港事件和新冠肺炎疫情,其實都是全球「變化」的一部份。可以說,人類發展至今是否「可持續」是十分重要的。
他表示可持續有三元素,經濟是其一,社會長期努力的基本目的;另外兩元素是環境(或是綠色)以及社會,只有多關心社會,人類世界才可以「持續」發展。所以,今年便多了《綠色可持續發展大獎》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大獎》。目的是加促大灣區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成功地朝着可持續方向發展,讓人民幣國際化添加綠色金融元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