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廣東組隊員陳仲威在香港完成了《攜手戰役》抗疫歌曲。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盧靜怡報道:「齊來面對,新冠這疫情,陸港不分,彼此呼應……」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高高瘦瘦的陳仲威,今年已經踏入「四字頭」。他自言是個內斂的人,喜歡音樂,一直以來的心願是創作一首打動人心的歌曲。援港期間,一首《攜手戰疫》的歌曲悄然出現,勾起了支援隊員的共鳴和淚水。儘管歌曲僅用音樂軟件簡單譜奏,但歌詞真摯,配上清唱的歌聲,更質樸動人。這是陳仲威人生中寫下的第一首歌。「這是香港給了我的靈感。是實驗室14日來的晝夜奮戰、香港警察的默默守護、熱心香港市民的支持,才讓我有了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在援港之前,陳仲威經歷了母親的逝世。「那是8月24日,當時我馬上趕回家,但我最親愛的媽媽已經……不在了。」說起這裡,理性冷靜的他忍不住啜泣。「我有想過放棄來援港,後來轉念一想,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所以讓辦理殯葬的師傅趕在出發前一天辦妥母親的後事。」 他告訴記者,母親生前是個很勤奮的人。「她常鼓勵我要對人有用的事。相信媽媽泉下有知,也會支持我來支援香港。」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廣東組隊員、來自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陳仲威。

陳仲威到香港的前五天,由於人手不足,實驗室實行兩班制,每班工作12小時。「我上的是夜班,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9點,凌晨兩點會出去吃點東西,喝點水,補充一下能量。很快我們又回到倉內繼續緊張地工作了。」陳仲威負責在拆包滅活倉工作。他忘我的工作,暫將親人逝去的悲痛壓在心底。一個夜班下來,除了手指酸麻外,由於取樣時眼光太過於長時間專注孔位,眼睛發澀,拿移液槍的右手也會肩關節酸痛。

儘管如今已返粵休整,對聲音敏感的陳仲威還清楚記得,進入所在的氣膜倉後,電腦掃瞄單張的「嘀嘀嘀嘀」的聲音一刻不停地響著。物資在各個倉之間互相傳送,倉外不時響起推車車輪在地板滑動的聲音。 「B倉B倉,取樣取樣……」對講機傳來有些失真的人聲。在實驗室,各個倉之間的交流會有時會依靠對講機。

「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但不知為何,我和大家一樣,幹勁十足。隊員都說:像打雞血了。」他說,其實是大家都覺得,能為國家、為香港同胞做點實事而充滿了力量。他還記得在實驗室的一個片段,凌晨五點到六點,他看到倉的一位女隊員因實在太睏了,打盹時頭部連續碰了幾下安全櫃門,驚醒了又堅持接著干。陳仲威很想記錄下援港期間的難忘的片段。

「說實話,援港期間,日記是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寫的,我們連睡覺時間都嚴重不足。但是,音樂卻可以將許許多多感動的瞬間記入心靈。」陳仲威有一次半夜醒來,靈感在腦裡「閃」過,立即起床記下旋律。「這首歌是點點滴滴的感人瞬間累積而來的。」陳仲威說,有天在酒店門口,他們偶遇上一個香港老太太,她不斷對每個支援隊成員說:「辛苦曬你們!所有香港人都感謝你們!」

這啟發了陳仲威寫下歌中的一句歌詞:「途人頌稱,更添新勁,不分晝夜排測,誓將它扼。」 陳仲威說,是香港這座城市給予了他靈感和創作動力,讓陳仲威圓了一個多年的心願。如果人生中沒有遇到支援香港這種光榮而重大的任務,可能很難激發出心底的創作動力。

「變身」素人歌手:以粵語歌鼓勵香港

未成曲調先有情。陳仲威自小聽香港流行粵語歌曲長大,不少正面勵志的歌詞也曾在其生活中鼓舞著他。「以前對香港的印象是很繁華,車很多,人很多,但秩序井然。這次來到香港,看到冷清的街道,心中也不是滋味。也很想創作粵語歌會鼓勵這座城市。」

在酒店到實驗室,支援隊員乘坐大巴只有短短十五分鐘路程。陳仲威望著窗外疾馳的景色,陳仲威卻靠椅背上思考著旋律和歌詞。在廣西、福建支援隊加入後,支援隊廣東組從最初的12小時兩班制工作轉為三班制。讓陳仲威之前腦海裡作曲的想法有機會實現。

「其實這首歌的音樂部分,只是用的吉他模擬軟件寫成的。」陳仲威告訴記者,叮叮咚咚,電子軟件合成的琴弦聲悠悠響起。 「我在家裡常念叨自己的創作夢。太太聽多了就揶揄:『從來只聽我說,但從未見我寫出來』。」他說,這次把歌發給太太。「太太說她一直在循環播放,說:第一次聽你作出來這麼好聽的歌。」

對陳仲威而言,這首在港期間寫下的歌曲只是副產品。「我真正最大的收穫是,可以作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一份子,為幫助香港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這首歌也是送給支援隊隊員、所有支持我們的香港市民、警察、酒店服務員……」感謝名單還有很長很長,陳仲威認真地說:「我有一句心底的話想和香港同胞分享。香港的抗疫工作,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因為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