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宣布推出第三輪24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繼續資助受疫情衝擊的各行各業。疫情未知何時完全受控,航空、旅遊等行業的企業根本難以經營,沒有收入維持運營,政府資助措施對他們的支撐意義越來越小。穩企業、保就業的根本之道,在於盡快控制疫情,為重啟本港經濟、恢復粵港澳經濟往來創造條件,以利打通經濟的「內外循環」。部分企業營運山窮水盡,失業率難免再升,政府需要認真研究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給受失業之苦的市民提供必要的短期支援,助他們渡過難關。

政府已經推出兩輪防疫基金,分別涉款300億及1300多億元,昨日推出的第三輪基金繼續資助飲食業,航空及運輸業,教育界和美容業等多個界別,以及寬免差餉,政府物業、房委會、房協等公營機構亦會向租戶提供租金寬免。

面對「疫境」,政府持續為企業紓困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相關措施雖然能夠減輕企業部分經營成本,但本港經濟已經連續四季按年下跌,在整體經濟萎縮的大環境下,企業難以獲取持續的經營收入;而疫情仍未有完結跡象,政府亦預告未來一段時間都無法讓社交距離措施放寬至6月時的程度。本港經濟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受疫情影響,人員流動減少,航空、旅遊、零售業等服務性行業經營前景依舊暗淡,部分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即使申請政府的保就業計劃也捱不下去,只能無奈結束業務或大幅裁員。

由此可見,抗疫基金只能治標,控制疫情、恢復經濟才能治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為進一步穩經濟、保民生,香港在提供財政支援的基礎上還應致力於打通兩個「循環」,通過「內循環」控制疫情,恢復社會活動,通過「外循環」實現香港、澳門、內地之間正常商務和旅遊往來,以最快速度恢復商貿生機。 目前內地已比較成功控制疫情,經濟復甦勢頭良好,第二季度GDP由負轉正增長3.2%。本港只有控制疫情,爭取融入國家經濟復甦大環境,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及內地龐大的市場,為本港經濟早日復甦注入活力。

經濟不景,必然伴隨失業嚴峻。本港5至7月的失業率維持在6.1%的15年高位附近,失業問題更可能在未來數月持續惡化。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收到超過15.7萬名僱主及約2.5萬名自僱人士的申請,較第一期計劃少約10%的僱主申請,估計多達1.1萬名僱主放棄申請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意味着失業潮將會呼嘯而來。

政府早前推出綜援計劃下的「失業支援計劃」,將失業綜援申請人的資產限額調高一倍,昨日宣布計劃延長至明年5月。但該計劃門檻仍然不低,申請人很易「超額」。以四人家庭為例,調高一倍後的資產上限才17.6萬元,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根本無條件申領。社會人士已多次提出,政府應對突發事件需要靈活變通,應更貼合市民需要,推出審批較為寬鬆的短期失業援助金。政府應順應民意,從善如流,盡快設置臨時失業援助金,以簡單直接、有限期的資助,協助失業打工仔解一時之困。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