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建明

香港普及社區檢測計劃14日結束,至少170萬名市民參加,總共找到26名隱形患者。這意味着切斷了26條社區隱形傳播鏈,以及三代四代的傳播,為疫情全面控制,香港走向復工及正常生活奠定了基礎。

對此,我們需要感謝中央政府的關愛,對不斷製造麻煩的香港不離不棄,對香港市民生命健康呵護有加;需感謝無私援助的600名內地支援隊成員,他們忍辱負重,無怨無悔。不僅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更遭受偏見的惡意攻訐;需感謝參與檢測工作的香港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他們不畏政治流言,積極參與協助檢測,令社區檢測計劃安全、有序、順暢;同時也要感謝170多萬積極參與檢測的市民,他們主動履行公民責任,為己為人,為香港遏制病毒在社區爆發,為香港病毒檢測積累經驗,為恢復經濟提供決策數據,也為提升市民抗疫的認識與信心,盡了一份力量。

本次檢測取得抗擊疫情階段性重要成果毋庸置疑,特別是在香港高度泛政治化、反對派大肆攻擊抹黑的情況下,政府和社會各界所做的努力不可低估。但也不可否認,170萬個檢測樣本不足夠。專家估計,在沒有檢測的人群中,推算有大約50來個隱形患者是漏網之魚,他們可能會給香港接下來的抗疫工作造成困擾。13日,香港依然有19人染疫,其中11個源頭不明。這證實了為數不少的行走播毒者還隱藏在社區,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隨着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結束,內地支援小組撤離,以及香港開始有限度放開管制令街頭人頭重新湧動,接下來香港抗疫之路如何走,關係香港經濟能否復蘇,市民能否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工作生活。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說,在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態下,防疫措施和準備需要常態化,但卻不能容許讓疫情暴發也呈常態化。

首先需要做到抗疫復工兩不誤,把握兩者平衡。從專家分析和各國現實情況看,新冠疫情在疫苗和特效藥出來之前,將會跟人類一直抗衡,如影隨形。因此,面對疫情回落的態勢,一邊嚴陣以待管控疫情,一邊緊鑼密鼓恢復經濟,刻不容緩。這也是全球各地當下共同面對的迫切要務。香港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經歷了去年黑暴和今年疫情的打擊,現在大多「只剩一口氣」,再不恢復市道,年底必然有更多企業倒閉,人員失業。政府的資金幫助只是解暫時的飢渴,市道回暖才能令企業重回生機。但復工與抗疫是相輔相成的。國外很多例子顯示,一旦無節制地放開,把恢復生產凌駕於抗疫之上,其無不是以疫情再度反彈為代價。

因此,市民要避免「抗疫疲勞」而「報復性」放縱自己,戴口罩、社交距離依然需要成為生活中的「標配」。從只有170多萬人參與檢測看,香港的社會公德心並不足夠。如果沒有同舟共濟、共度時艱的心理準備,做不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既無法保住抗疫成果,也無法恢復經濟,香港前景堪憂。

為此,特區政府需要考慮在疫情僵持階段力爭病毒檢測「恆常化」,主動查找傳染源依然是當前阻擊疫情發展最有效的科學手段。此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另一項成果是,特區政府積累了經驗,與內地和香港檢測團隊磨合順暢,據悉本地日檢測能力也提升到上萬。一方面,政府需要敦促高風險群體如安老院捨職工、超市、餐飲員工等根據需要適時檢測,不能一勞永逸;一方面,一旦出現新的感染群體,馬上聚焦核酸篩查範圍,及時找到傳染源。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完成後,政府還需要盡快採取措施推出通關用的「健康碼」,放寬與內地以至其他疫情受控地方人員往返限制,這是社會迫切的呼聲。「健康碼」是內地研發的科技抗疫工具,協助社會有序抗疫,有序恢復生產和健康出行。當香港管控好疫情,用好在普及檢測計劃中所提升的檢測能力,盡快推出健康碼,放寬跨境人員限制是有條件。不過,亂港激進分子代表黃之鋒剛反完社區檢測,又開始把攻擊目標指向「健康碼」,宣稱這是「下一個戰場」。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