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社區工作站為港人專門設置了辦事專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花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何花、李望賢 深圳報道)距離羅湖口岸1公里的深圳羅湖金岸小區,居住着500多位香港居民。十餘年來,港人業主倪德宏發起成立業主委員會,與深圳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將小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其間親身體會到深圳基層服務的高效便捷。如今,金岸小區不僅是倪德宏投資的一處物業,更是他安身立命的家園。「我已經讓孩子落戶深圳。」

深圳是港人北上首站,在規則制度層面探索適合港人的模式,起步最早,創新亦最多。對於很多港人來說,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經成為了值得長久託付的家園。

今年35歲的倪德宏是港鐵公司的一名程序員,常年往返位於深圳羅湖金岸小區的家和在九龍的辦公室。羅湖金岸小區居住着567位和他一樣的港人,有子女在香港的獨居長者,有老公在香港工作的全職媽媽,也有常年在深圳投資的港商。

「十年前,我剛住到金岸時,這裏就有很多港人,但他們大多都是把物業出租,自己並不在這裏生活。」倪德宏回憶,港人業主佔比例很高,卻不參與公共治理,小區公共環境逐漸破敗不堪。「電梯經常壞,停車場亂停,綠地被侵佔。」為阻止居住環境繼續變差,3年前,倪德宏與鄰居籌備成立業主委員會並當選為主任。

社區擬啟用智能服務機

隨着參與社區治理、對深圳政府服務的了解深入,倪德宏對深圳城市管理逐漸產生好感。過去回鄉證在深圳政府部門辦事系統內無法認證,導致生活中多處不便,因此倪德宏不斷向各個部門反映這些問題。去年以來,隨着回鄉證功能升級,深圳各辦事單位隨即在網絡政務平台系統中加入了「回鄉證」選項,港人可以直接使用回鄉證辦理社保、掛號、銀行開卡等事項。此外,羅湖社區工作站聯合相關企業,專門研發了為港人服務的小程序,並將在社區啟用「港人智能服務一體機」。據了解,「一體機」上內置深圳政府各部門職能指引,港人在深圳生活所涉及的兩地駕駛證互換、房產證登記、子女上學等需要向政府申請辦理的事項,均可以在一體機上辦理。

深圳生活的便利性也讓倪德宏感觸頗深。「在香港出門還要帶現金、八達通。很多地方快遞外賣不送,辦事需要親身遞交紙質材料的場合比較普遍,而這些事在深圳都可以用手機完成。」倪德宏表示,他的孩子在深圳出生,已經辦了深圳戶籍,未來還考慮讓孩子在深圳讀書。他笑着說,未來應該會有很多家庭像自己一樣,「父親是香港人,兒子成了深圳人。」

深抗疫效率令港人讚歎

讓更多港人對深圳城市治理觀感有了更大幅度改變,是從參與社區抗擊疫情開始的。深圳應對快速,措施有序,信息公開透明,逐漸讓港人改變了對深圳的看法。倪德宏認為,相比香港的隔離政策,深圳的隔離執行得嚴格而徹底。「香港居家隔離,同住家人還是允許外出或者照常上班的,按照內地的經驗,這是一個社區傳播隱患。而深圳,人從機場、口岸回來,防疫工作組全程跟隨,去酒店檢測,隔離都有社區工作站工作人員隨時跟訪。」他說,目前,香港疫情還很嚴峻,深圳從4月份起就逐漸擺脫疫情困擾。

羅湖金岸所在的深圳南湖街道羅湖社區聚居了4,643名港人,由於春節前後疫情來勢洶洶,導致小區內「跨境家庭」的生活困難層出不窮。南湖街道羅湖社區面向社區的幾千名港人發放了包含着口罩、消毒液、體溫計在內的愛心禮包,以及社區工作站給港人的一封信,提醒他們如何做好防護。打開愛心禮包、看到裏面50個口罩的那一刻,很多港人都表示「安心了」「心裏踏實了」。

社區服務專班援隔離港人

疫情期間,不少在深圳居住、過去需要定期返回香港就醫的老人難以在內地找到合適的藥物,兒童無法返回香港打疫苗。羅湖社區聯絡香港工聯會,協作為長者、兒童等近50人購買了日常用藥。社區協調10餘名港人兒童轉去附近深圳社康打疫苗,協調附近學校接收13名港籍兒童回流入學。對於居家隔離的港人,社區制定了「一戶一服務專班」的工作制度。每一個服務專班分別由網格員、社工、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物業人員等共同成立,為近百名隔離港人提供了關愛服務。

責任編輯: 黑眼睛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