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大埔宏福苑大火│【特稿】心理學家也有脆弱時 堅守專業伴喪親者艱難中前行

2025-11-27 23:30:27 即時新聞
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兼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依勵。(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攝)

宏福苑慘劇發生後,香港紅十字會動員逾百名醫護、受過專業訓練的急救隊及心理支援團隊,奔赴不同地方,為災民提供協助。這些災民就算已置身安全環境,但腦海子都是火光熊熊的畫面、觸目驚心的爆炸聲,空氣中彷彿有種揮之不去的焦炭濃煙味,早已身心俱疲。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兼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依勵今日與香港文匯報分享說,他們當中有些人仍在焦急地等待親人的下落,有的已接到惡噩,哭成淚人,團隊除了提供情緒支援外,另一項重要工作,是要協助家屬進行認親和初步辨認遺體相片。

過程中,張依勵與團隊走入多個庇護中心,與社署警方等合作,處理災民面對親人失聯甚或離世的心理衝擊。張依勵坦言,認屍過程極具創傷性,團隊在事前亦有提醒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我們會建議家人商量,是否每一位都需親身觀看相片,以免加重身心負荷。」

她提到,有家屬在相片中認出親人後,情緒嚴重崩潰,難以接受,她與團隊成員一直在旁支援、陪伴受災居民,讓他們知道在接下來更艱難的過程中有人一同前行,同時協助解答有關太平間正式認屍及後續喪葬安排等實務問題。

「對於家屬來說,那種沉重、那種悲傷與難過,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馬上安慰、抹平的。希望大家可以在他們身邊給予陪伴、聆聽。」張依勵留意到,不少居民仍在等候失聯親人的消息,部分人長時間留在社區中心,承受巨大壓力,外界的協助、體諒與包容,對他們十分重要。她又提到,今日在現場遇到一位年輕人,因為其朋友居住在受災區域,整個家庭都失去聯絡,「事主當時非常徬徨,但他仍然很努力四處奔走,希望可以盡快找到他們。」

因為採訪的緣故,聽着一個個災民及支援者的故事,記者一時間也抑壓不住內心情緒,說話哽咽。張依勵這時也輕輕安慰記者,但同時她自己也忍不住感觸,眼眶紅了,「其實,我也未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情緒……」展現出作為普通巿民,面對巨大慘劇也有着感性一面,但作為輔導專家,她很快已調整好自己,繼續未完成的輔導及支援工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梓穎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