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速度」與「泡沫」一直是前沿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把握和平衡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27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在創新引領和需求釋放的雙重作用下,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產業規模,正在以超50%的增速跨越式發展。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2030年將達到千億元市場規模。
與此同時,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技術路線、商業化模式、應用場景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李超指出,隨着新興資本加速入場,我國目前已有超過15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其中半數以上為初創或「跨行」入局,這對鼓勵創新來講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着力防範重複度高的產品「扎堆」上市、研發空間被壓縮等風險。
將健全具身智能行業准入和退出機制
「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關鍵在於合理引導。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圍繞強化政策牽引、加快技術攻關、推動成果應用等開展系統謀劃。」李超介紹,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十五五」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推動具身智能產業健康規範發展。一是加速構建行業標準與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具身智能行業准入和退出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產業有序發展。
二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圍繞「大小腦」模型協同、雲側與端側算力適配、仿真與真機數據融合等技術進行攻關,解決產業卡點堵點問題。三是推動訓練與中試平台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全國範圍內具身智能技術、產業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加速具身智能體在真實場景中落地應用。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