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 藥房劏客手法揭秘 一條龍推銷影射藥 品質堪憂遊客易中招

2025-11-25 18:35:07 香港
記者:戴天晟│ 整理、剪輯:田至韌│美術:張景光

香港文匯報訊 在小紅書平台上,越來越多赴港遊客的維權帖文正撕開香港藥品市場的灰色面紗。有用戶曬出家中老人花費六千元購入的「特效藥」,實際卻是成分不明的貼牌產品。這些散落的投訴帖背後,香港消委會披露,過去3年已收到逾1600宗對藥妝店及藥房的投訴,僅今年首8個月就達548宗,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其中,除了虛假產地、仿冒包裝等假藥問題,「計價單位模糊」、「推薦高度相似影射貨品」等誤導性銷售亂象,更成為遊客維權的重災區。

為了調查背後真相,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到尖沙咀及銅鑼灣一帶藥房及藥妝店視察,發現多款知名藥品存在影射藥,包裝及名稱驟眼望去真假難辨,遊客極易中招。

藥房職員使用「語言藝術」避過法規,無論記者以本地人身份或假扮旅客進行「放蛇」,職員也能走過「灰色地帶」向記者出售影射藥或水貨,價格不少還要比正貨貴,一副「唔怕你精唔怕你呆,最怕你唔來!」

「影射藥」是指包裝設計或商品名稱上,與所針對知名品牌藥品非常相似,但其實是不同品牌或藥品,甚至是未經註冊的「食品」,品質及藥效難以保障,甚至存在安全風險。

多年以來,香港法例對影射藥的監管漏洞一直為人詬病,包裝設計只需少許差異便不屬侵權,而對於中成藥,只需以通過7+1營養標籤則可以以食品名義隨意銷售。

有人覷準法例漏洞之機,以低成本生產影射藥圖利,知名品牌的影射藥品充斥市面;甚至有旅行社、影射藥廠及藥房沆瀣一氣,以「超低價」旅行團作招徠帶旅客到關連藥房推銷影射藥「一條龍劏客」,令香港蒙上「假藥之都」污名。

本影片將從六個方面,剖析零售亂象、利益關係、影射藥由來、正貨藥廠困境、風險漏洞及解決之道。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