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祝艷輝:金融街證券「轉型就位」  協同戰略賦能金融服務升級

2025-11-25 13:41:54 財經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暢、羅洪嘯北京報道)「棋局已布,落子有聲。」今年9月,恒泰證券(01476.HK)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將由「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金融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此舉標誌着該公司以全新面貌納入金融街集團版圖。如此布局有何深意?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祝艷輝在接受香港文匯網專訪時直言,從「恒泰」到「金融街」,絕非簡單的品牌更新,而是完善金融板塊布局、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未來隨着協同機制持續深化,集團將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優勢,以協同之力強化核心競爭力,在服務區域發展、賦能實體經濟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長遠發展。

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祝艷輝接受香港文匯網專訪。

「我們發展金融業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祝艷輝開門見山地說。作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旗下企業,金融街集團形成了房地產開發、物業經營與管理、金融、教育、醫療健康、文化旅遊、新興產業於一體的「6+1」產業格局。「2005至2015年房地產市場繁榮期,集團業務雖偏重於地產城投,但依然布局了金融領域,算是種下了種子。」祝艷輝說。直到2017年,集團敏銳預判地產行業「過剩」趨勢,察覺到利潤空間收窄、泡沫累積的行業變化,隨即啟動戰略轉向,將金融板塊列為重點發展方向。

金融街集團地處西城區這一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這塊金字招牌承載了國家級金融核心區專業、穩健、創新的內涵。從「恒泰證券」到更名「金融街證券」,集團也是經過了兩年的「深思熟慮」。對此,祝艷輝解釋說,「這兩年,是公司不平凡的兩年。」2023年完成收購恒泰證券部分股權並成為實控人後,集團組建專業團隊,全面整頓內控體系,密集召開風險處置會議。經過兩年系統梳理,公司管理架構理順、團隊調整到位、業務回歸正軌,大部分歷史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也正是基於這份扎實的整合成果與發展信心,集團才決定授予其『金融街』品牌,賦予新的使命與活力。」

金融街集團地處西城區這一國家金融管理中心。

2025年9月,在恒泰證券迎來香港上市十周年之際,正式更名為「金融街證券」,其身份也從一家民營背景的券商,在品牌形象上煥新轉型為具有西城區國資背景、依託金融街資源優勢的綜合性證券公司。截至目前,金融街證券同時擁有恒泰長財證券、恒泰期貨、恒泰資本投資、恒泰先鋒投資四家全資子公司,並控股新華基金,在全國(主要集中在北京、內蒙古和東北三地)設有108家分支機構(含7家分公司)。

談及未來布局,祝艷輝表示,將更加突出「精準聚焦、協同發力」。他透露,集團近期出台了協同管理制度,將協同工作制度化,以應對外部市場壓力,強化內部資源整合。協同工作雖剛起步,但集團正逐步加強其作用。實際上,自金融街集團2023年成為恒泰證券實際控制人以來,雙方的協同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一方面深度融合金融街集團在多元產業運營、城市更新中的資源,打造「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產業需求」的閉環;另一方面聚焦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核心區域,強化區域金融服務能力。

2025年9月,恒泰證券正式更名為「金融街證券」。

「金融與地產業務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協同互動。公司研究部門定期為地產板塊提供市場分析報告,針對集團地產項目所在區域和城市給出精準分析和建議。」祝艷輝說。在新的起點上,他明確表示,「集團更關注實質性的進步而非單純的數據堆砌」。未來幾年重點在於打好根基,包括人才團隊建設、經營理念建設和專業能力提升。集團將與金融街證券共同探索自身特色,明確發展方向,預計五年戰略期末將顯現成效,業務穩定性將增強、團隊穩定性將提高、評級逐步提升以及客戶服務質量改善。

老牌券商煥新出發

作為成立於1992年老牌券商,金融街證券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見證者和同路人,在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中,它歷經多次大股東更迭的洗禮,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摸爬滾打,卻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勇往直前。如今,「金融街證券」再度啟航。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亮眼,公司實現經營收益總計16.6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2.45%;實現歸母凈利潤2.41億元,同比增長346.86%;實現每股收益人民幣0.0924元,同比增長346.38%;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86%,同比增加2.19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是拉動金融街證券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報告期內,實現經營收益9.51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36.19%。和多家券商一致,財富管理業務實現增長,跟上半年市場交投活躍有關。對業績貢獻次之的是自營交易業務,實現經營收益4.75億元,同比增長102.99%。投資銀行業務也實現正增長,實現經營收益0.93億元,同比增長41.54%。

亮眼的業績離不開今年上半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復甦,祝艷輝認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中國資本市場正以不斷完善的制度、產業升級的動能以及開放包容的格局,成為海內外投資者青睞的價值高地。無論是從底層支撐的基本面,還是從市場生態的成熟度,抑或從長期回報的確定性來看,這裏都蘊藏着穿越波動的投資價值。

同時,優秀的業績也離不開金融街證券歷經兩年「內功」的潛心修鍊。2023年,祝艷輝出任恒泰證券董事長,他一上任就將狠抓風險管理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祝艷輝介紹,集團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從制度上重新梳理,建立標準和流程,對歷史風險加大力度處置,堅決問責,逐漸樹立並加強合規與風險管控意識。「目前員工精神狀態好,幹勁足,業務相對穩定。集團對金融街證券的發展充滿信心。」

目前,金融街證券在全國設有108家分支機構(含7家分公司),主要在北京、內蒙古和東北三地開展業務。回顧近五年的財務表現,記者發現在金融街集團控股以後,金融街證券業績出現好轉,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增長。隨着內部治理不斷完善與戰略路徑日益清晰,這家煥新而來的券商,有望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路徑。

「金融街證券現有牌照充足,重點在於如何用好這些牌照,將其做強做出特色。」祝艷輝透露,未來將專注於現有牌照的深度開發,依託金融街集團的品牌影響力與資源優勢,在保持獨立運營和嚴格風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市場知名度與客戶信任度,增強品牌競爭力。同時,通過與集團在投行、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的協同聯動,拓展業務廣度與服務深度,優化客戶結構和產品體系,推動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真正做到行穩致遠。

借香港東風 深耕大灣區跨境金融

不論是金融街集團還是金融街證券,香港都是其發展的福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全球資金匯集優勢,為集團提供獨特機遇。目前,金融街集團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金融街控股、金融街物業、金融街證券,其中後兩家都是在香港上市的。」祝艷輝介紹,「我們從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通過恒投證券積極對接境內外投資者。目前我們在大灣區設有1家分公司,9家營業部,服務資產規模超150億元。擁有港股通投資者超3.1萬戶。新華基金於2020年起布局投資港股通股票的公募產品,加大對廣東分公司資源配置,初步形成小規模專戶業務團隊。」

金融街證券迎來香港上市十周年。

對於金融街證券未來如何借力香港,祝艷輝的回應表現出一貫穩紮穩打的作風。他表示,「首先要扎實做好業績,在此基礎上,前期可通過適當的資本市場工具,為金融街證券補充資本,助力其更穩健地成長;後續再通過申請新的國際業務牌照,逐步拓展國際業務版圖。」

祝艷輝亦表示,2024年,跨境理財通機制進一步擴容,優化了投資門檻、產品範圍和匯兌便利性。中國證監會批准14家證券公司試點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金融街證券目前未列入首批試點,但我們正積極準備申請後續批次。近期港股通進一步優化,納入更多科技股和生物醫藥股、降低交易費用、引入衍生品聯動。」他說。

祝艷輝進一步介紹,公司在大灣區的業務框架可以分為三層。在產品層,將主導開發跨境產品矩陣。比如港股通優選ETF,灣區跨境債券基金,適應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在渠道層,公司計劃與香港金融機構(如中銀香港)建立戰略聯盟,共享客戶資源。在生態層,公司將積極參與大灣區金融合作倡議,如與澳門金融機構探索「理財通+保險」聯動產品。藉助股東的地產資源,開發針對香港居民的投資內地灣區物業的「金融+地產」融合產品。

十年磨一劍 堅守「長期主義」

祝艷輝認為,公司要以 「慢功夫」 精心打磨核心競爭力,在時間的沉澱中證明自身的長期價值。

資本市場大浪淘沙,優勝劣汰,行業洗牌是常有的事。在祝艷輝看來,不盲目鋪攤子、上規模,始終是公司需要堅守的一條重要原則。對於金融街證券未來發展,他並不追求短期內脫胎換骨的變化,而是更看重基礎的穩步夯實。他始終強調,金融行業需摒棄浮躁的短期逐利心態,沉下心來練內功、打基礎,以 「慢功夫」 精心打磨核心競爭力,在時間的沉澱中證明自身的長期價值。

今年上半年,金融街證券業績表現亮眼,但談及此,祝艷輝更多的是理智和謹慎。他直言,市場熱鬧的表象之下,專業能力的沉澱才是關鍵所在。「真正建立起核心投資能力,本就是一件急不得的長期工程。」 他坦言,公司在資管、投行公募基金等領域,早年曾經歷過一定挫折,不僅流失了部分基金經理,行業信用也受到影響。而人才的重新招募與培養、行業信用的重建,都需要漫長的周期積累。相較於承接新項目快速打造顯性成果,金融行業重建客戶信心、培育核心能力的過程,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深耕。

金融街證券設立投資者教育基地。

在對行業的認知上,祝艷輝認為,端正金融行業風氣至關重要,而這離不開對從業者能力與人品的雙重重視。他指出,金融產品不同於房地產等實體領域,其價值更為隱性,這就對企業的經營理念與文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居民財富結構也在逐步調整,從房產等傳統資產向保險、財富管理等領域轉移。從短期來看,營銷能力或許能帶動業績增長,但從長期發展視角,投資能力的持續建設才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祝艷輝表示,集團更關注金融街證券的經營理念、人才團隊和專業能力三大方面,而不是光盯着收入增速或利潤貢獻這一串數字。尤其在團隊建設方面,公司高度重視人才梯隊搭建與年輕幹部培養,針對投資崗、投研崗等關鍵崗位,明確要求每年補充新鮮血液,並制定清晰的培養標準。正如祝艷輝所言:「經營企業不能急功近利,唯有扎實做好人才培養、夯實發展根基,收入與利潤的增長自然會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 文冰如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