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日軍食堂俱樂部涉性奴役非個案

2025-11-25 05:34:34 文匯專題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鄺智文 資料圖片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資料圖片
●正文第三頁出現「慰安設施」分類。這是二戰期間日軍於香港設置慰安設施軍方文件的首次發現。 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 翻拍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軍文件中「慰安設施」場所,除被明確為海軍慰安所的處所外,還涵蓋會館、俱樂部、食堂等。似乎「慰安設施」於日軍而言,更多僅是正常消閒之用。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接受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採訪時表示,侵華日軍慰安所名目繁多,有會館、食堂、酒吧、俱樂部、集會所等。在黑龍江、吉林、天津、山東、湖北、台灣、上海、南京、東莞、武漢等地均有案例證實其存在性奴役女性的情況(見表)。「所以許多慰安所名稱是遮人耳目,帶有欺騙性質的。」蘇智良說。

「慰安」定義日領館避答

此外,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在多份被公開的侵華日軍文件中發現「酌婦」、「藝妓」、「娼妓」等分類表述。蘇智良認為,這些稱謂都帶有「慰安婦」性質,只是依託場景不同。「她們可能收到的並非金錢,而是日本軍票。這些票據在日治下可以流通,一旦戰爭結束就是廢紙一張,有台灣慰安婦便有這樣的經歷。戰爭當中,日本各地領事會對妓院和慰安所進行統計,但不是很清晰甚至很曖昧。」蘇智良說,可能有些「慰安所」具有商業性質,但同樣要接受日本軍方管控,「比如說,慰安婦要體檢,日軍甚至會派憲兵去檢查。慰安婦歷史現象非常複雜。」

那麼香港的慰安設施是否也存在同樣狀況?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主任鄺智文認為,現時未有進一步資料進行證實,故如食堂等,其實際功用暫不能確定。

香港文匯報新聞調查部特向日本駐香港總領館發送採訪郵件,要求其提供二戰時期日軍規範性文件對「慰安設施」進行解釋。至8月底,日領館回函但迴避了相關問題(詳見明日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