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戰爭騎手」高市早苗

2025-11-24 15:49:40 來論

文/楊麗君

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拋出嚴重錯誤的涉台言論後,日本政府不僅未及時糾正,反而一步步邁向更加冒進、更加危險的軌道。11月20日,根據高市早苗的指示,自民黨召開安全保障調查會議,擬提前修訂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為首的「安保三文件」。重點聚焦於重新審視「無核三原則」、進一步提高防衛費支出以及放寬防衛裝備出口限制等內容。同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政府已向美國出口日本航空自衛隊持有的「愛國者」地對空攔截導彈。此舉標誌着自2014年日本內閣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以來,日本首次允許出口殺傷性武器。

目前輿論將注意力集中在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上,但性質更為嚴重的是她試圖在2026年中期前推動修訂「安保三文書」。這一進程意味着日本將邁出「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常化」的第一步,尤其是解除「五類型」防衛裝備品出口禁令和修改「無核三原則」等舉措,更需要亞洲國家共同關注其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最近,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受到媒體的熱烈關注。輿論重點都聚焦於:高市早苗的發言,是否意味着日本在中日邦交恢復以來一直維繫的對台政策有所改變?這種行為是否會影響中日關係?國內媒體也把主要的訴求集中在要求高市早苗撤回其言論上。

然而,在日本政壇,與這件事情並行,性質卻更加嚴重的另一件事情——到2026年中期實現修訂「安保三文書」的目標,卻被人們所忽略。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將意味着日本未來不僅會成為一個武器出口國,也邁出了「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常化」的第一步。 到2026年中期實現修訂「安保三文書」是高市早苗就任首相時就立下的政策目標。11月18日,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會長小野寺五典,原安倍內閣防衛大臣)在自民黨黨部召集約10人的會議,開始着手討論推進修訂「安保三文書」以及安全保障戰略的相關議題。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安保三文書」的修訂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將安全保衛費用由目前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8%提升至2%;

第二,解除現有文書(2022年修訂)中對「五類型」防衛裝備品的限制出口禁令;

第三,利用無人機以及AI技術來提升自衛隊戰鬥力;

第四,強化自衛隊長期作戰和持久戰的戰鬥能力;

第五,修改「非核三原則」。

所謂的「安保三文書」,即「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裝備計劃」,是決定日本軍事戰略和軍備計劃的綱領性文書。目前的「安保三文書」修訂於2022年。這次高市早苗的修訂目標中,除了眾所周知的防衛費用提高到GDP的2%之外,最重要的在於第二條——解除「五類型」防衛裝備品的限制出口令,以及第五條——修改」非核三原則」。

所謂的「五類型」防衛裝備品主要指「救援、運送、警戒、監視、巡航」五個類別的軍事裝備,涉及軍艦、軍機、雷達、潛水艇、導彈等以及重要的軍事戰備及補給裝備和物資。解除出口禁令,將意味着日本可以向其他國家售賣這些重要的軍事物資。

11月2號,現任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在訪問馬來西亞期間的臨時記者招待會上,針對記者提問「五類型」防衛裝備品的出口禁令解除計劃,小泉直接回答:「並不是日本不賣武器世界就和平了」(據日本媒體報道,當時訪問國馬來西亞對日本的二手潛水艇顯示了濃厚的興趣)。

而第五條,修改1967年以來維持至今的「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的原則,更是會對亞太地區甚至世界和平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此舉不但可能為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器創造條件,而且更有可能為日本未來成為一個擁核國家提供可能。現任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在11月7日答記者問時就曾提到,「不排除日本發展核潛艇的可能」。此外,第三條和第四條的內容,則直接涉及將自衛隊「再武裝化」的目標。

很顯然,高市主導的日本政府如果順利在2026年實現「安保三文書」的修訂,亞太區域將不再安寧。從某種程度上講,高市的「台灣有事」言論更像是一種「障眼法」或者是戰略手段:一方面,高市早苗將注意力集中到台灣問題上,掩蓋了其主導的政府正在進行中的另一項重大計劃;另一方面,通過「台灣有事論」成功激起中國政府以及民間的不滿,向國內及國際社會渲染所謂的新一波「中國威脅論」,為其行為的合法化提供「合理依據」。

在國內,日本政府利用中國政府的制裁和民間抗議,渲染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日本強化防衛安全的重要性;在國際上,則將中國推入「專制」「霸權」的話語體系,呼籲「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共同守護「開放的亞洲太平洋」安全。

高市早苗自詡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弟子,深受安倍的提攜和栽培。以「親美反中」為戰略來實現日本的「國家正常化」和「軍隊正常化」,正是安倍晉三在世時所追求的目標。

在第二任時,安倍曾經推動過修改憲法,實現「軍隊正常化」的目標。但是,由於當時日本國內反對聲浪巨大沒有能夠實現。在退任之後,安倍嘗試改變策略,通過渲染「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來推動自衛隊的再軍備化,以一種更加隱蔽的方式來繼續推動其實現「國家正常化」和「軍隊正常化」的目標。從2021年開始,「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就成了安倍在國內外宣講和推動的一個議題,並且在2022年2月27日的日本電視政論節目的相關討論中,公開提出了「日本與美國共享核武」的論調。很顯然,高市早苗目前正在做的與安倍晉三如出一轍——藉助台灣議題來實現日本的再軍備化。

從日本國內的反應來看,這次高市早苗的阻力明顯比安倍推動修憲時期要小很多。這其中的原因包括:

第一,做法更加隱蔽。與修改憲法相比,修訂「安保三文書」牽扯的注意力相對小。日文中「五類型」——「救難、輸送、警戒、監視、掃海」的日文表述,很容易掩蓋其背後解禁軍機、軍艦、導彈等重要軍事設備買賣的實質。

第二,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的日本維新會自2010年以「大阪維新會」起家以來就是一個右翼政黨,在修訂「安保三文書」,日本再軍備化方面與高市早苗有着共同目標。

第三,日本政壇出現整體偏右趨勢,2025年選舉中,主張「排外」、「日本人優先」,受不少年輕人支持的極右翼參政黨一舉奪下14個議席就是非常明顯的風向標。

日本右翼勢力和土壤一直存在,民間的各種新舊右翼組織暫且不說,從政黨政治人物來看,追求國家正常化和軍隊正常化一直以來都是很多政治人物的目標。冷戰結束後的1993年,小澤一郎出版《普通國家》,提出」日本改造計劃」,質疑日本憲法中維護和平的相關款項,當時就創下了100萬熱銷,近年這本書再次被熱議。同一時期,石原慎太郎則提出「日本可以向世界說不」的思想,主張否定侵略歷史、修改和平憲法。之後便是有着濃厚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色彩、在任期間執着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純一郎,以及追求「國家正常化」的安倍晉三的長期執政。這些都與二戰結束後日本對於侵略歷史沒有從思想上和組織上進行徹底清算有關。

儘管經歷過戰爭的日本人民中不乏和平愛好者和反戰人士。然而,隨着這個群體的自然減少、日本國內與經濟相關的各種問題的出現,制約日本政黨以及政治人物推進「國家正常化」和「軍隊正常化」的社會力量將會越來越小。

第四,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減弱有關。

從區域安全來看,高市早苗試圖修訂「安保三文書」不僅是中國的事情,更是東亞以及東南亞各國,甚至是美國應該引起足夠警覺的事情。說到底,台灣問題也罷、新一波的「中國威脅論」也罷,都是日本走向「再軍備化」,「國家正常化」的工具。

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市早苗這位愛好重機車的「騎手」,很有可能正在將亞洲各國引向戰爭。二戰已經結束80周年了。經歷了戰爭的亞洲國家,在戰後實現了國家獨立,又歷經過冷戰的區域紛爭,近幾十年終於迎來了和平的發展機遇。現在,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正是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和平發展的機遇來之不易,各國都應該來維護和平,警惕日本右翼政黨操縱中國議題,打着「安全保障」和「共同價值觀」的偽裝挑動戰爭。正是這種時候,愛好和平的人,包括日本和台灣地區的和平愛好者,才更應該團結起來維護和平,反對任何有可能引發戰爭的行為。

(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 研究員、教授)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