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王毅:日本現職領導人越了不應碰的紅線

2025-11-23 16:24:14 國際
近日,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外長首次戰略對話在杜尚別成功舉行。(新華社)

2025年11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邀赴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舉行外長戰略對話,並同三國領導人友好交流。訪問結束後,王毅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一、此訪正值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請問中亞國家對此有何評價?

王毅:三國領導人都熱烈祝賀中共成功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都高度重視「十五五」規劃建議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頂層設計,都對中國的發展振興前景充滿信心。我向三國介紹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核心內涵,強調中方將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接續奮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開放,將為包括中亞國家在內周邊鄰國以及世界各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的合作空間。三國均高度認同中國的成功治理模式,願意進一步借鑒有益的治國理政經驗,期待中國為地區各國和世界提供更多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此行切身感到,三國政局保持穩定,相繼進入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起步加速的新時期,到處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作為三國的友好鄰邦,我們為此感到高興。明年是中國「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中方將以此為契機,同中亞各國擴大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提升合作質效、釋放合作潛能,做奔向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開闢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新境界,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二、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各種挑戰層出不窮,中國打算如何與中亞國家共同應對?

王毅: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深刻闡述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為國際社會合力應對世界變局、破解緊迫難題提供了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已經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歡迎支持。中亞三國高度讚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認為這些重大倡議順應各國人民普遍願望,符合當今世界迫切需求。他們表示,中方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已經並將繼續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世界更加需要中國,更加依靠中國,更加信任中國。三國願同中方一道,以實際行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捍衛本地區各國的正當權益和國際公平正義。三國確認將參加全球治理之友小組,盡快加入國際調解院。中方歡迎中亞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願同各方加大在多邊舞台上的相互支持,共同壯大全球南方力量,共同發出全球正義之聲,共同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做出努力。

三、近年來,中國—中亞機制快速發展,請介紹一下合作的主要進展。

王毅:5年前,中國同中亞五國着眼合作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共同創立了中國—中亞機制。2023年,中國—中亞機制升級至元首層級後,先後在中國西安和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兩度成功舉行峰會,機制建設的四梁八柱迅速成型,13個部級合作平台有效運作,機制常設秘書處全面運營,正在呈現出元首引領、政府推動、各界參與、多軌並行、全面推進的立體多元合作格局。

中國同中亞貿易水平不斷攀升,已成為中亞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同中亞五國雙邊貿易額接近800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全年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雙方貿易結構正在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中亞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同中亞投資規模也在持續擴大。中國成為中亞國家主要投資來源國。截至目前,中國對中亞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農業、能源、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持續鞏固,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合作不斷加強。

中國同中亞國家民間往來蓬勃發展。今年前三季度,中亞五國居民入境中國人數同比增長37.7%,中國內地居民赴中亞人數同比增長50%。中國同中亞國家直航航班已突破每周100次,友城數量達到100對。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魯班工坊在中亞各國廣受歡迎,發揮着傳播友誼、促進合作的重要作用。

中方願同中亞國家一道,錨定命運共同體奮鬥目標,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級,在互利合作中加快共同發展,更好造福各國和各國人民。

四、一些主要域外力量紛紛同中亞國家建立C5+1機制。請問中國—中亞機制的優勢何在?

王毅:同其他C5+1機制相比,中國中亞合作的最大特點是毗鄰而居、手足相親;最大優勢是互有需要、互為補充;最大共識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贏。中國—中亞機制成立以來,我們立足中亞國家的現實需要,踏踏實實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國—中亞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格局,彰顯出高效務實的鮮明和獨特價值。今年6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確立了以「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為核心的「中國—中亞精神」,揭示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的成功密碼,為中國—中亞未來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始終堅持國家不分大小一視同仁,協商一致作決策;我們始終堅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合作從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我們始終堅持共同發展,攜手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維護地區共同安全。正因如此,中國—中亞機制在各類C5+1機制中脫穎而出,得到地區國家廣泛認可和支持。中亞國家普遍認為,中國才是最可信賴和依靠的合作夥伴。

五、此行同三國外長發表的政治文件中,中亞國家均強調堅守一個中國原則。請問對此有何評價?

王毅:在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這是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中方願意做中亞和平、穩定、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和有力維護者,我們反對干涉中亞國家的內政,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製造分裂和動盪。我向三國外長介紹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揭露了日本現職領導人公然侵害中國核心利益、挑戰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錯誤言行。三國公開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堅定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這一集體發聲正當其時,既支持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正當立場,又維護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再次清晰表明,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不可動搖的普遍共識。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把日本當年「竊取」的台灣歸還中國明確規定於《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書等一系列國際文件,是不可否認的二戰勝利成果,也是日本作為戰敗國必須持續遵守的國際義務。在今年這一關鍵年頭,日本最應該做的是,深刻反省當年侵略殖民台灣的歷史,深刻反省軍國主義犯下的戰爭罪行,在台灣和歷史問題上遵規守矩、謹言慎行。但令人震驚的是,日本現職領導人竟然公開發出試圖武力介入台灣問題的錯誤信號,講了不該講的話,越了不應碰的紅線。中方必須予以堅決回擊,這既是維護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也是捍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戰後成果,維護國際正義和人類良知。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親仁善鄰,但在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會有任何妥協退讓。日本政府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已就台灣問題作出鄭重承諾,具有國際法效力,沒有任何模糊、曲解的空間。無論日本哪個黨派、哪個人執政,都必須恪守。人無信無以立身,國無信無以立世。中方敦促日方早日反思改錯,不要執迷不悟。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一錯再錯,一切主張正義的國家和人民,都有權利對日本的歷史罪行進行再清算,都有責任堅決阻止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