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破風」與「隨性」之間 平和心態是騎行帶來的禮物

2025-11-23 09:27:02 灣區生活
●波記俱樂部組織深港騎友在大鵬騎行。圖為騎友在大鵬所城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 石華、郭若溪)通關越來越絲滑,港人的北上清單裏,多了一個超火選項:到深圳騎行。這一潮流得益於蓮塘口岸成為深港首個支持騎行者直接推車通關的口岸,更因深圳完善的騎行環境與豐富資源的吸引力,也與兩地市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共同追求密不可分。清晨的陽光灑在蓮塘口岸,一輛輛自行車緩緩駛過,車輪碾過邊境線的瞬間,不僅跨越了地理的分界,更開啟了一場關於規則、速度與城市生活哲學的有趣對話。

港人蔡友翔是一位資深騎行愛好者,騎遍香港大街小巷後,近年,他熱衷於到深圳體驗不一樣的騎行環境。位於深圳皇崗村的波記騎行俱樂部,是蔡友翔和騎友的「大本營」。在這裏,他們不僅分享各自的騎行裝備心得、精選路線攻略,還時常組織騎行活動,成為深港騎友聯合活動的起點。深圳平坦開闊的路網與便捷的共享單車,香港陡峭起伏的山道與嚴謹的規則意識,在一次次騎行中交織碰撞、彼此滲透。

蔡友翔在內地用共享單車騎行已突破2,500公里,足跡遍布山東、廣西、成都、上海、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騎行是了解城市最好的方式——跑步太短,開車太快,只有騎行才能真正融入街巷。」蔡友翔說。

香港:騎行是一場精密計算

騎行過程中,蔡友翔不自覺地開始對比兩地騎行文化的差異。對香港騎友來說,騎行從來不是「說走就走」的隨意運動,而是一場精密計算的城市遊戲。

●家庭騎行場景在深圳更常見。受訪者供圖

「在香港騎行,必須考慮開車人的感受,互相體諒。」蔡友翔說,香港騎行者從小接受交通教育,「大家默認遵守規則,否則容易引發衝突。」這種嚴謹的規則意識,塑造了香港獨特的騎行文化——有序,但有時也顯得「束縛」。香港的路網陡峭起伏,騎行道狹窄,騎友們必須時刻注意行人、車輛,甚至地鐵安檢對單車攜帶的限制。但正是這種嚴格的管理,讓香港的街道即使車流密集,騎行依然相對安全。

深圳:像一杯「自由調配」的飲品

相比之下,深圳的騎行文化更像是一杯「自由調配」的飲品:共享單車隨停隨走,地鐵攜車可以商量,甚至部分路段還能看到騎行者「佔道」現象。這種管理方式,體現出城市對新興生活方式的接納,但也帶來安全隱患。蔡友翔注意到,深圳部分騎友與機動車爭道,「像在用生命騎車」。

「在深圳,真是被寵壞了。」蔡友翔笑着說,他的自行車稍有「不適」,就去波記騎行俱樂部找「波哥」修理,而在香港,他只能自己動手。

「破風」與「隨性」 體驗大不同

在深圳的騎行道上,年輕騎友的「速度競賽」屢見不鮮。蔡友翔發現,內地「00後」「95後」騎友常藉助智能碼錶、功率計等設備,追求「破風」快感。「這或許與內地文化有關——從讀書到工作,競爭無處不在,騎行也成了另一條賽道。」

而香港騎友更傾向於「隨性騎」,甚至為一片好風景臨時改道。內地騎友這種對速度的癡迷,為騎行文化注入了競技激情,但有時也被港人視為「忽視了騎行體驗」。

港設「臨時騎行道」借鑒柔性管理

隨着北上騎行的港人增多,規則碰撞催生出新的共識。深圳騎友開始學習「規則意識」:波記俱樂部會提醒成員靠邊騎行、避免與機動車爭道;香港騎友也逐漸適應內地的「溝通文化」,如在非高峰時段協商攜車進地鐵。

更有趣的是,規則正在雙向流動,香港部分區域探索「臨時騎行道」,借鑒深圳的柔性管理;深圳在新騎行道規劃中,參考香港的精細化管理,如設置清晰標識、優化轉彎半徑。規則的碰撞,推動兩座城市在騎行安全中尋找更合理的平衡點。

平和心態是騎行帶來的禮物

與蔡友翔在俱樂部相識的港人Ben哥,自中學起便與騎行結緣。退休四年來,他只要有空就會來深圳騎行。Ben哥說自己騎行近30年,經歷了從追求「速度」到注重「舒適」的轉變。「年輕時熱衷爬坡競速,現在更享受風景與體力的合理分配。心態變得平和,也是騎行帶來的禮物。」

●波記騎行俱樂部負責人波哥(左)、Ben哥(中)和蔡友翔在俱樂部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石華 攝

Ben哥最常騎的路線是從福田口岸到深圳灣,「半天輕鬆騎完50公里,路線熟悉,無需費神規劃。但深圳東部路況仍有限制,騎到鹽田尚可,再往回路況變差,一般只在有活動時才去。」

串聯挑戰旅遊美食與風景

除了在深圳騎行,Ben哥也經常去惠州、中山等灣區城市騎行,他也曾挑戰台中武嶺50公里爬坡。「這些挑戰多通過騎行群發布,有興趣就可報名。若非活動組織,我一般不會獨自前往這些城市。騎行把挑戰、旅遊、美食與風景全都串聯起來。」

●Ben哥(左下角)在深圳帶車坐公交。受訪者供圖

在深港聯合騎行中,速度與舒適的碰撞常引發討論,兩種理念正相互滲透:內地騎友開始學習香港的「體力分配」技巧,避免過度衝刺導致後繼乏力;香港騎友也嘗試「數據化訓練」,借助功率計提升爬坡效率。

速度與舒適的融合,最終讓兩座城市的騎行者找到更自由的表達——既不盲目追求速度,也不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節奏。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