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張聰 天津報道)近日,天津大學馮驥才博物館正式落成啟用。這座承載着文化傳承與教育使命的場館,由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傾畢生收藏與心血打造,將歷史建築活化新生,集年畫史、非遺等特色展區於一體,成為高校中獨具文化深度的「立體課堂」。落成儀式上,年近84歲的馮驥才先生動情回顧了博物館的籌建歷程。他表示,建設博物館是為年輕人打造成長沃土,讓文化遺產發揮更大價值。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文化空間,更是文化理想的體現,未來將繼續為守護文化遺產、啟迪青年一代貢獻力量。
據了解,馮驥才博物館自2024年5月啟動建設,歷經500多個日夜精心打造而成。館內收藏了馮驥才先生畢生創作與珍藏的各類文物、藝術品,上至先秦古物,下至現當代文化遺存,既有彰顯中華文明底蘊的傳統藏品,也有雨果信札、托爾斯泰簽名、李斯特手寫樂譜等見證中外文明交流的珍貴物件。博物館巧妙融合歷史建築保護與現代展陳技術,將藝術審美、學術研究、美育教育與人才培養深度結合,成為全國首個「非遺學」交叉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
「博物館由南區、北區組成,總面積近一萬二千平方米,展出了三千多件展品。南區包含美的歷程、中國年畫史、瑞安木活字、南通藍印花布等六個展廳。」馮驥才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北區是馮驥才先生在文學、繪畫、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教育「四駕馬車」上的成果展示;其中四樓還設有「海外名人手跡」展,以大量手稿、文獻、著作、畫作的收藏,呈現馮驥才先生跨越數十年的文化實踐,既是一部當代文學與文化史,也是對中國非遺學創立過程的現場記錄。
馮驥才表示,博物館的落成凝聚着多方力量。香港友人不辭辛勞跨海協調事務,北京藝術家們克服困難傾力相助,親友們無償捐獻珍藏甚至千里運送重噸展品;天寶集團、中建三局等協作單位的鼎力支持,到杭州設計師團隊的匠心打造,無數人為這份文化事業傾注心血。天津大學師生團隊更是在創建非遺學科的同時,夜以繼日打磨每個展陳細節,正是這份跨越地域、不分年齡的同心協力,終讓博物館成為「比夢想更美麗的現實」。
「馮驥才先生作為天津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以『鐵肩擔道義,妙手着文章』的擔當,數十年如一日躬身力行,在文學創作、藝術深耕、文化遺產搶救與教育傳承領域深耕不輟,用一生守護民族文化根脈。這座博物館既是他『文學、繪畫、文化遺產保護、教育』四大事業成果的集大成者,更是城市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它必將成為展示天津兼容並蓄的文化底蘊、開展文化教育研究的核心陣地,為涵養城市文明、增強文化自信注入持久動力。」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據悉,馮驥才博物館尚處於試運營階段,主要面向天津大學校內師生開放,採取預約制,開放時間為每周三至周六。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