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將向月球進發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目標2028年前後升空

2025-11-23 07:19:46 香港
●以「開放合作,AI賦能,促進空間科學跨越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昨日在北京開幕。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11月22日,以「開放合作,AI賦能,促進空間科學跨越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北京開幕,1,0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作為香港科研機構參會代表,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透露,「十五五」期間,香港將繼續深度參與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天問三號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此外,香港將向月球進發,在2028年前後發射「月閃」探測器,以觀察月球上的流星。「未來五年將是激動人心的五年,希望我們能融入國家與世界空間科學快速的發展進程中。」蘇萌說。

●蘇萌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凝哲 攝

隨着國家「十五五(2026-2030年)」規劃即將啟動,中國航天事業邁入新階段。嫦娥七號、八號將發射,完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建設。中國有望實現首次載人登月。在深空探測方面,首次目標小行星採樣返回的天問二號,以及將實現對火星採樣返回的天問三號任務都將穩步推進。蘇萌表示,在這一國家戰略背景下,香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參與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並展現出強勁的科研實力與戰略價值。

「香港參與國家重大航天任務的方式多種多樣。」蘇萌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此前長期參與嫦娥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測工程,並出色完成任務。當前,香港理工大學正與航天科技集團合作推進載人月球車初樣研製。香港科技大學主導研發的多功能月面作業機器人將助力嫦娥八號任務。

港大將開設「新太空經濟」碩士課程

蘇萌詳細介紹了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在參與中國探月、探火計劃的情況。他透露,港大實驗室正與總部位於夏威夷的國際月球觀測協會合作,為嫦娥七號聯合研製ILO-C小型廣角光學望遠鏡相機,預計2026年隨任務發射,用於從月球拍攝銀河系。實驗室還聯合深圳大學與COSPAR(空間研究委員會)共同推進天問三號載荷研製。未來五年,實驗室將開設「新太空經濟」碩士課程,加強與內地及歐美、非洲等地太空中心的合作,並可能深度參與月球科研站相關觀測設備研發與數據研究。

●港大為嫦娥七號聯合研製ILO-C小型廣角光學望遠鏡相機。 受訪者供圖

在月球樣品與數據研究方面,香港團隊亦獲得國家支持。蘇萌表示,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團隊已獲批嫦娥五號、六號月球「最年輕和最古老」的樣品,開展前沿科學研究,並將持續參與天問系列任務的數據解讀與深空樣品分析,為天體起源等基礎科學問題提供支撐。同時,香港已有載荷專家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十五五」期間香港將繼續為國家輸送載荷專家、科研工程師等專業人才。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正籌劃於2028年前後發射香港首顆月球軌道探測器─「月閃」。蘇萌透露,「月閃」任務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相關經費和香港(國際)航天慈善基金會的支持,旨在「觀察月球上的流星」。「所謂『月閃』,就是月球因微隕石撞擊產生的瞬時光學現象。」蘇萌說,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此類觀測對地月空間環境評估及未來人類月面活動安全都至關重要。目前,全球尚無專門環月觀測設備,香港的「月閃」任務有望填補空白,極大提升香港在國際深空探測領域的影響力。

任務將由兩地聯合進行

蘇萌透露,「月閃」任務將由兩地聯合進行。其中,探測器的望遠鏡將在香港本地製造,航天器設計也在香港開展,具體製造與測試將在內地聯合多家機構完成。至於運送「月閃」前往月球軌道的火箭,亦有多間內地航天機構表示興趣。此外,港大還在深度論證利用月球背面開展甚低頻射電天文觀測,這有望填補人類最後的一塊「缺失的宇宙電磁波譜」。

兩地優勢相互賦能 共拓商業航天潛力大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配合國家將商業航天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並安排逾1億港元專項資助覆蓋6所高校。蘇萌表示,港大實驗室也獲得其中三分之一的支持,希望能建立起太空探索基礎研究與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橋樑。

蘇萌表示,內地與香港聯手發展商業航天,也就是新太空經濟,可以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賦能。兩地合作可構建「香港研發、內地智造、全球應用」的協同鏈條。香港聚焦商業衛星載荷研發、數據處理系統設計等核心技術環節,依託內地成熟的商業航天製造體系及海南文昌、廣東海上等商業發射場資源,實現從研發到發射的高效銜接,服務全球市場。

同時,雙方可聯合拓展航天新業態。蘇萌認為,可以結合香港旅遊服務優勢與內地航天發射資源,開發發射觀禮、航天科普研學等文旅產品。同時,合作開展商業衛星數據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災害預警等領域提供高價值數據支持。

在制度與金融層面,香港更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蘇萌表示,香港可以聯合內地金融機構探索符合國際規則的商業航天投融資模式,為衛星研發、火箭發射等高投入項目提供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等多元渠道。同時,憑借專業會計、法律等高端服務業,為兩地合作項目提供全鏈條配套支持。

打造具全球競爭力新太空經濟高地

兩地在商業航天合作上優勢互補,空間很大。蘇萌表示,香港互補性優勢在於,國際化營商環境與法律體系完善,作為自貿港可降低內地企業出海合規成本,並計劃簡化低軌衛星牌照申請,吸引全球商業航天企業布局。香港的科研與人才基礎雄厚,五所全球百強高校持續輸出跨學科人才,科研成果可快速轉化,如月面機器人技術可衍生應用於商業月球探測或太空旅遊設備。此外,香港金融與專業服務發達,能有效支撐商業航天這一高風險、長周期產業的發展。「通過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內地與香港有望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太空經濟高地。」蘇萌說。

明年多個重要太空會議將在港舉辦

第四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的主題是「開放合作,AI賦能,促進空間科學跨越發展」,蘇萌認為這一主題正與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的工作密切相關。「憑藉『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香港可以成為空間科學國際合作的『超級聯繫人』。」蘇萌透露,明年將有多個重要太空會議在香港舉辦。

近期以來,太空垃圾的管控問題引起人們關注。蘇萌透露,港大實驗室在2024年舉辦了一場關於太空垃圾的會議,探討太空可持續性關注衛星運行的低地球軌道安全性,吸引來自20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加,國際專家一致認為香港有望在太空可持續性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高校、多元包容的國際科研環境,使其具備搭建中外科技合作橋樑的天然優勢。蘇萌表示,港大實驗室已與歐美、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太空中心合作,具有豐富的國際資源。2026年,中國與智利的中智雙邊天文合作會議將在香港大學舉辦,突顯香港在促進內地與國際空間科學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意義。此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三年一度的亞太分會也將在香港舉辦,這是香港首次承辦該領域國際盛會,預計將吸引數十個國家上千名科學家與行業專家匯聚,成為促進全球空間科學交流的重要平台。

國家尖端技術是港聯動全球資源底氣

國家連勝連捷的重大航天工程,以及不斷跨越的尖端航天技術,是香港積極聯動全球資源的底氣。蘇萌表示,通過嫦娥探月、天問探火、中國空間站等重大工程,香港向全球高校、科研機構開放合作機會,推動在太空治理、月球資源利用、月基能源開發等前沿課題上的聯合攻關。例如,香港大學與國際月球觀測協會合作研製嫦娥七號載荷,體現了其整合國際力量參與國家任務的能力。

同時,香港還正推動空間科學多領域融合發展。蘇萌表示,在AI賦能方面,香港可為嫦娥、天問等任務研發智能控制系統,提升設備在極端太空環境中的自主適應能力;在遙感與數據處理領域,推動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在軌智能處理、太空碎片清理路徑規劃等AI深度應用。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不僅促進內地與港澳合作,更連接中國與全球空間科學共同體」,蘇萌說,通過承接國際項目、吸引頂尖團隊來港合作、培養國際化太空人才,香港正切實履行「超級聯繫人」角色,助力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推動空間科學實現跨越式發展。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