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廊道中心,近年來,保護區以自然教育為紐帶、生態保護為核心、社區協同為助力,將生態守護與鄉村振興深度交織,在珠江口畔暈染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為「綠美珠海」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態動能。
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連續四年開展暑期親子公益課堂,為親子家庭提供紅樹林科普講解、導賞等志願服務。保護區志願者團隊不僅有自然教育導師,更有學生志願者化身「紅樹林小小講解員」,生動講解胎生、泌鹽等獨特特性;問卷調查、簽名承諾、趣味集章等環節環環相扣,讓環保理念在寓教於樂中融入每一個親子家庭。
粵港澳青少年齊聚紅樹林,開展紅樹林保護活動。6月28日,在淇澳紅樹林保護區,25名「紅樹林小衛士」親手將50餘株由自己精心培育長大的秋茄幼苗,鄭重回植到灘塗家園。7月1日,保護區協助省局開展紅樹林巡展工作。7月26日,圍繞「保護濕地,珍愛紅樹林」的主題,在高新區後環公園開展一系列豐富活動。8月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協辦的「瞰見紅樹——從葉片到海洋的生態譯碼」自然教育活動在淇澳紅樹林舉行,約20組粵港澳親子家庭參加了活動。
今年9月,保護區首次創新開展「綠美珠海·青春行動」自然研學營。兩期活動以「探索自然智慧 守護生態家園」為主題,牽引80餘名青少年踏入跨領域探索之旅——在珠海規劃展覽館俯瞰城市發展脈絡,於南方海洋實驗室通過衛星、無人機等立體觀測模型觸摸海洋科技前沿,到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保護區系統學習珍稀生物保護知識,到珠海市氣象局學習颱風、暴雨、雷電等常見氣象災害的成因與影響,將淇澳紅樹林保護區、橫琴國家濕地公園、黃茅海大橋濕地公園等綠美珠海示範地串珠成鏈,形成高質量研學路線,讓孩子們系統的學習紅樹植物的定義及生物學特徵,更有深度體驗了紅樹林夜觀活動。在沉浸式體驗中,孩子們的生態視野不斷拓寬,守護海洋家園的責任感悄然扎根,成為生態保護隊伍裏鮮活的「新生力量」。
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從來不是平行線。保護區深耕社區協同,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助力鄉村振興、豐富自然教育課程體系。在海澄村,從海澄古樹科普教育基地到參觀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蹟(碉堡),再到親身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灶鶴舞」,讓青少年們領悟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邃生態智慧。在紅旗糖廠,少年們浸潤在古法制糖的清甜香氣裏,聆聽糖廠的百年故事,親手體驗手工製糖的樂趣——這不僅是一次勞動實踐,更是對傳統工藝的致敬,對「食物來源」的深度認知。通過推動擔桿島研學營,探索開展擔桿島自然教育系列活動,以自然教育帶動擔桿村經濟發展。
截至2025年,淇澳-擔桿島保護區自然教育模式已構建起「1所自然學校+9家社區科普學堂+5公里自然教育徑」的立體體系。五年來,這裏接待訪客超100萬人次,開展各類自然教育課程約420場,惠及約3.4萬人次。保護區的每一次實踐,不僅讓紅樹林的生態價值被更多人看見,更將環保理念轉化為情感共鳴與行動承諾,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河,為綠美珠海建設、鄉村振興發展注入長久而深厚的動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