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立法會選舉 | 醫衞界兩人競逐 政綱為醫改把脈

2025-11-20 12:33:01 政綱大比拚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功能界別中,醫療衞生界將由爭取連任的DE1林哲玄與同為專科醫生的DE2梁禮賢競逐。兩人的政綱各有側重,林哲玄主要聚焦於醫療收費與融資改革、全面復康治療政策及智慧醫療長遠規劃方面;梁禮賢則集中於規管跨境醫療宣傳及提升公私營醫療協作等範疇。不過,他們同樣十分關注醫護人手、士氣與服務質素這重點議題,林哲玄提出要從公營醫療體系管理層方面提升員工士氣、管控前線工作量;梁禮賢則主張設立恒常性獨立薪酬檢討機制和專業風險津貼,同時積極推動科技應用以減輕前線負擔。此外,他們同樣強調發展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分別提出以地區康健中心為統籌機構,發展多專業、多服務點的社區醫療網絡;以及將醫療重心從醫院下移至社區,建立以基層醫療為骨幹的新體系的建議。

倡設AI「副駕駛」 助診斷及擬就治療方案

DE1候選人林哲玄於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首次當選,今屆競逐連任。他的參選政綱分為回顧篇、懷仁篇及為政篇,前者主要回顧4年議會工作;懷仁篇集中提及公營醫療專業人員的生活、事業、發展、挑戰,以及解決方向,包括管理層如何提升員工士氣、管控前線工作量等;為政篇則主要聚焦醫療收費和融資改革、全面康復治療政策、基層醫療進一步發展,以及智慧醫療四個議題。

在醫療收費和融資改革方面,林哲玄指出,公共醫療服務為市民提供安全網,目的為把有限資源導向有醫療所需的經濟困難群體。任何人都可使用的安全網太寬,昂貴藥物和治療的資助門檻又太高,因此為鼓勵市民使用私營醫療,必須先解決市民對自付醫療費用部分的憂慮;私營醫療收費與醫療保險賠償的透明度和確定性必須並肩而行,實現差額透明。

全面復康治療規劃方面,他認為本港缺乏整全的復康治療政策,以致早期復康治療後的後續治療無以為繼,影響患者功能恢復和自我照顧能力,也增加照顧者和社會負擔。他建議特區政府成立高層次委員會檢視香港復康服務並指定復康政策。

基層醫療方面,他強調必須以民為本,繼續堅持以家庭醫生為市民的健康總經理、地區康健中心為統籌機構,發展多專業、多服務點的良性競爭之社區醫療網絡,按部就班、穩步落實各項措施拼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下的宏大計劃。

開展智慧發藥系統 提升工作效率

智慧醫療方面,他提出短期目標是醫健通落實一人一病歷和醫療服務一站通。長遠而言,隨着人工智能(AI)與機械人的發展,未來要為醫護建立協助診斷和擬就治療方案的「副駕駛」、分析大數據發出臨床路徑依從性的提示、為病人進行遠程臨床監察、發布健康預警提醒照顧者和醫護、開展智慧發藥系統以及執行護理服務,減少錯漏、提升工作效率。

林哲玄在懷仁篇中分別就中醫藥發展、中醫健康教育、西醫面對的挑戰、牙醫的困境、藥劑師、視光師、護理專業、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脊醫等議題表示關注。公營醫療體系管理層應提升員工士氣及管控前線工作量;醫管局亦應優先聘任本地醫科畢業生,聘任非本地醫生旨在填補人力缺口。

在監管境外醫療服務廣告方面,林哲玄建議在《商品說明條例》下新訂附屬法例,規範醫療廣告,訂明醫療廣告只能包括指定資訊,同時修訂《不良廣告(醫藥)條例》附表1及2,禁止牙科治療廣告。

醫療非僅開銷和負擔 是「有生命有前景產業」

DE2候選人梁禮賢是一名專科醫生,其競選政綱主要包括醫護人手與服務質素、規管跨境醫療宣傳、強化社區醫療及提升公私營醫療協作幾大範疇。他指出,有見近年公營醫療同事長期超負荷、壓力爆棚;私營市場又因經濟周期而逐漸萎縮。他期望能進入議會,為業界爭取更公平的制度、更長遠的發展方向,讓每位從業員都能安心地在香港扎根。

梁禮賢指出,多年前線經驗讓他深知香港醫療體系正面臨人口老化令需求激增的挑戰,公營系統長期人手不足、士氣低落,超負荷運轉危及病人安全;私人市場同樣面臨人才流失與專業發展受限的困境。即使近年特區政府重視基層醫療建設,可是高端醫療及創新科研的步伐卻近乎停滯。然而,醫療不應只是政府的開銷和負擔,而應是一個「有生命、有前景的產業」。

針對壓力巨大崗位 設專業風險津貼

他承諾進入立法會後會推動多個政策方向,包括設立恒常性獨立薪酬檢討機制,建立與職涯晉升掛鈎的分級薪酬框架;針對急症室、夜班、重症及長期照護等壓力巨大的崗位設立專業風險津貼,並配套常規化心理健康支援資源;落實進修假與家庭友善留才政策;以及加快智慧醫療建設,積極推動科技應用以減輕前線負擔。

跨境醫療宣傳方面,他認為目前部分非本地醫療機構在港宣傳幾乎不受規管,尤其是牙醫行業,這不僅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構成不公平競爭,其資訊不透明及質素不受本港法律規管,可能為病人安全帶來風險。他承諾進入立法會後將全力推動修訂相關法例,明確界定跨境醫療宣傳行為並設立罰則;建立大灣區聯合監管機制;以及設立專責窗口,支援受影響市民。

他亦在政綱上提及,面對人口老化與慢性病負擔加劇,必須推動結構性改革,將醫療重心從醫院下移至社區,建立以基層醫療為骨幹的新體系。他提出5項相關政策,包括擴大社區醫療公私營協作、建立社區藥房網絡、優化社區藥物名冊以增加用藥選擇、建立標準化轉介機制,以及設立基層支援基金,推動診所轉型。

至於提升公私營醫療協作方面,梁禮賢建議加速私營診所電子化進程;打破中西醫資訊壁壘,讓中醫及更多不同機構的醫護人員可透過醫健通查閱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以及全面檢視現行各項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從資源分配、流程設計到成效評估進行系統性優化,確保公共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真正紓緩公營系統壓力,縮短市民的輪候時間。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