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喬輝、王月)11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專場新聞發布會傳出重磅消息:「十四五」以來,全區工業增加值歷史性突破萬億大關,能源領域15項指標躍居全國第一,綠色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加速成型。自治區工信廳副廳長張巨富、能源局副局長陳錚分別就工業升級與能源轉型作深度解讀。
工業躍遷:從「規模突破」到「集群領跑」
「2024年工業增加值達萬億級,年均增長9.3%,總量升至全國第14位,這是結構優化的必然結果。」張巨富披露,內蒙古構建「5+5+6」產業體系實現三重突破:傳統產業「智綠煥新」,退出鋼鐵等限制類產能超3100萬噸,33種產品能耗達國家先進值,建成包頭、通遼兩大千億級鋁產業基地,烏蘭察布形成全國最大鐵合金集聚區。新興產業「集群崛起」,3個集群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包頭稀土基地集聚全國80%頭部磁材企業,2024年產值破千億;新能源裝備製造形成全國最完善陸上風電產業鏈,單晶硅產能全球第一。未來產業「破題起勢」,遠景赤峰32萬噸綠色氫氨項目斬獲全球首張歐盟證書,新型儲能年產能可滿足3000萬千瓦裝機需求,低空經濟產業園初具規模。創新與綠色成為核心動能,打破乳鐵蛋白製備等國外技術壟斷,培育4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建522家綠色工廠,綠色產值佔比超26%,領先全國6個百分點。
能源革命:從「保供基石」到「綠電先鋒」
「15項全國第一的背後,是能源基地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轉型。」陳錚用數據勾勒能源變革圖景:保供能力持續領跑,煤炭保供量佔全國1/3以上,電力外送規模提升63%,天然氣外送佔比超60%,守護「萬家燈火」底氣十足。綠色轉型全國率先,新能源裝機在全國率先突破1.5億千瓦,年發電量超2000億千瓦時,「每發4度電就有1度來自新能源」;建成綠氫產能6萬噸佔全國近50%,新型儲能裝機1134萬千瓦,年底將破1600萬千瓦。消納體系多維突破,跨省綠電交易覆蓋8省,前10月外送綠電近800億千瓦時佔全國1/3;創新6類市場化消納場景,本地消納電量增長超20%,烏蘭察布105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等項目築牢電網「穩定器」。
「工業與能源的協同升級,正在重塑內蒙古產業競爭力。」張巨富與陳錚均表示,下一步將深化產業融合,壯大新質生產力,為國家能源安全與「雙碳」目標貢獻內蒙古力量。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