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長者扎堆大灣區圓高品質養老夢

2025-11-18 15:50:41 神州

午後,85歲的香港長者潘女士在廣州天河區椿萱茂老年公寓的休閒區,一邊聽着粵語老歌,一邊看老友們打麻將、下棋。她因申請「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以下簡稱「院舍計劃」)於11月8日住進了40平方米明亮寬敞的居室,醫療團隊時刻關注其狀況,而這樣的生活,每月由香港特區政府的補貼覆蓋了她在院舍所需的床位費、護理費、餐費。潘女士的故事,正是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深度融合的縮影。

截至2025年11月,廣東已有24家養老機構納入香港院舍計劃,超700名香港長者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啟「輕負擔、高品質」的晚年生活,而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

政策實現「全域覆蓋」

作為全國首個探索跨境養老政策的區域,廣東已構建起覆蓋全省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全省1638家養老機構、21.31萬張床位、2.1萬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星羅棋布,76%的鄉鎮(街道)擁有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2014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福利署推行院舍計劃。65歲以上老人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在內地養老,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買單,老人在入住後無須再支付食宿費用、護理服務、個人照顧費用以及基本醫療費用。目前,院舍計劃機構總數增至24家,覆蓋大灣區8市,其中廣州以7家機構居首。

「政策剛落地,就有十幾位香港長者等着入住,都在忙着對接。」 廣州市祈福護老公寓工作人員的話道出熱潮背後的推力。醫療保障也實現了突破,2025年5月,香港長者醫療券試點擴展至大灣區內地9市21個服務點,新增12家三甲醫院全部接入,僅港大深圳醫院十年間就服務港籍長者超13萬人次。

性價比高為首要原因

「來粵園養老,兩年長胖了10斤。」83歲的許叔於2023年入住粵園42平方米的公寓。「這裏相當寬敞,我在香港居住的地方只有8.5平方米,每個月還要房租5600港元。在香港申請公立養老院需要排隊很久,私立又很貴,而且條件還沒有粵園這麼好,很小的房間,大家排排坐一起看小小的電視。」可以看出來,許叔在粵園住得真的很舒心。

據了解,香港老年人北上養老看中的首先就是性價比高。2024年香港人均收入的中位數達到2.1萬港元/月(折合人民幣約1.95萬元/月),許叔入住粵園42平方米戶型的月收費約9300元,住滿3年,各種優惠相加,實際支付每月約7500元,這個價格不足香港同類服務價格的1/3。

「在香港排公立養老院要等兩年,私立每月起碼1萬港元。」 大灣區醫療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聯席行政總裁李家聰的話點出港人北上的核心動因。香港本地養老社區床位不足,中端養老市場供給缺口顯著。公立醫院專科門診平均候診時間遠超過10周,私立醫療費用高昂(同款手術費用為內地的4-5倍),推動一些港人尋求跨境醫療。

李家聰分析,目前約10萬香港老人選擇在大灣區養老,雖佔香港總人口(752萬)比例較小,但呈持續增長趨勢。他們為什麼會選擇來大灣區養老,可能分幾類情況,比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南下工作生活的群體,原籍廣東,熟悉內地文化,退休後返鄉與親人團聚;其次是曾在內地工作或旅居的群體,他們接受內地文化,出於經濟或生活品質的考慮選擇內地養老;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性價比驅動,受「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等政策吸引,看中內地養老的相對低成本與便利性。

養老服務細緻專業

走進粵園休閒區,鋼琴邊總有老人在彈唱。91歲的廣東南海沈叔放棄舊金山300平方米別墅回流至此:「這裏每天有茶話會,同鄉用粵語聊家常,比獨居感受會好很多。」泰康之家·粵園社區負責人王思明說,「粵園目前入住超過1200人,入住率達到92%。其中有74位香港長者居住。長者說粵語、吃粵菜,那是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為了服務好長者,各個老年公寓在細節上更是做到極致,比如粵園社區內設有康復醫院,針灸、推拿、微高壓氧保健等服務就特別受歡迎。在椿萱茂的餐廳裏,每個餐桌上都標記了長者姓名和飲食偏好,喜歡吃什麼口味,對什麼特別敏感。「對長者的飲食,我們的工作人員都很細緻。」廣州椿萱茂天河(科林路)老年公寓經理黃志勇說,「我們會觀察長者的精神狀態、胃口等,吃少了就會留意。」

為做好港人內地養老,養老機構充分考慮香港長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以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生活環境和服務。據了解,保利天悅和熹會全員開啟粵語培訓,通過專區化的管理模式確保與香港長者溝通無障礙。每一位香港長者在入住時都會有專業社工量身定製個性化入住適應計劃,為他們提供貼心專業的養老服務。

香港長者更多的養老需求被逐漸滿足。目前,粵園的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建成後粵園整體可提供約1530個養老單元,這也是大灣區養老產業「供需共振」的生動註腳。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2025年9月發布的《數據透視》指出,截至2024年年中,65歲及以上,選擇在廣東省定居的香港老人數量較過去10年增長40%以上。

廣東正憑藉「空間成本低、服務配套全、政策支持強」的三重優勢,成為港人養老的「優選地」。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跨境養老也面臨醫療、福利、信息等多重挑戰,但關鍵在於打破地域壁壘,實現資源的跨境順暢流動。這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政策持續優化、與內地的持續深化合作。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