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 | 以民為本、以實為要:香港民主的發展正道

2025-11-18 12:27:22 來論

文/石柱

《「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以翔實史實與客觀數據,廓清了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脈絡與實踐路徑,是對香港民主本質的精準詮釋。

殖民統治下的民主真空

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本質是少數殖民者的專制統治,民主從未在這片土地上真正存在。殖民時期,香港總督由英國政府直接委任,無需徵詢港人意見,總攬行政、立法大權並兼任駐港英軍總司令,其權力不受本地任何制約。行政局與立法局僅為諮詢機構,成員由總督委任並對其負責,直至回歸前,香港的終審權仍由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掌控。

港英當局長期推行「華洋分治」的種族歧視政策,華人被排斥在管治架構之外,不僅面臨宵禁、禁止進入特定公共設施等限制,在司法裁判中更是同罪不同罰。1967年,三家報紙因刊登反抗鎮壓的文章被封禁半年,相關人員被判入獄,彰顯其對言論自由的殘酷壓制。面對香港社會持續的民主訴求,英國政府始終予以拒絕,1976年更明確排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定期選舉規定在香港的適用。而殖民末期倉促推進的「政改」,不過是企圖延續英國影響力的政治操弄,絕非為港人謀民主。

中央支持是香港民主的根本保障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標誌着殖民專制的終結,開啟了「一國兩制」下香港民主的新紀元。這一轉變的核心,是港人首次真正成為香港的主人——1996年,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的推選委員會,選舉產生香港歷史上首位本地首長,這是殖民時期從未有過的民主實踐。

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的支持一以貫之且堅實有力。憲法第三十一條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設立與民主制度構建提供根本遵循,基本法明確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達至「雙普選」的目標,為民主發展劃定清晰路徑。面對2019年「修例風波」後的亂局,中央及時出台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推動香港局勢實現根本性轉折,為民主發展築牢安全屏障。從授權高度自治到破解發展困境,中央的堅定支持始終是香港民主行穩致遠的最大底氣。

香港民主的獨特優勢

香港民主的發展,始終植根於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憲制基礎。基本法不僅賦予香港居民廣泛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更明確了民主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核心原則,既保障民主權利,又避免急功近利帶來的社會動盪。

香港民主的特色在於其精準適配本地實際的制度設計:選舉委員會擴容至1500人,新增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界別,實現各階層、各界別的均衡參與;「愛國者治港」作為「港人治港」的最低標準,通過候選人資格審查與就職宣誓制度落到實處,確保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港人士手中;行政主導體制下的制衡與配合機制,有效避免了西方民主常見的政治內耗,保障治理效能。這種兼顧廣泛參與與治理實效的民主模式,是香港民主區別於其他民主形態的核心特徵。

發展民生是香港民主的最終歸宿

民主的價值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能否解決問題、造福民眾。香港所需的,正是這種以發展為導向、以民生為落點的「管用民主」。2021年選舉制度完善以來,「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反中亂港分子被排除出管治架構,香港擺脫了泛政治化的桎梏,終於能夠聚精會神謀發展。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在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排名已從全球第四升至全球第三;恒生指數年初至今上升超20%,IPO募資額全球排名第一;第三季度GDP實際增長達3.8%,超過預期;零售業總銷貨數量指數同比上升4.8%,金融行業業務收益增長28.4%;民生領域持續改善,2024年新落成居住單位達4.3 萬個,較 2023 年大幅增長84.2%;失業率穩定在 3.9% 的合理區間。立法會不再是「否決工場」,而是聚焦住房、就業、青年發展等深層次問題,通過多項惠民法案,讓民主成果真正惠及全體市民。

香港民主的發展歷程雄辯地證明:殖民統治無民主,「一國兩制」育民主,中央支持護民主,求真務實興民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香港應繼續堅守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沿着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道路穩步前行,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釋放更大民主活力,讓 「東方之珠」 的繁榮穩定獲得更堅實的民主保障。

(作者為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主席、香港經濟智庫主席)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