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本碩博課程貫通 AI+學科交叉研究

2025-11-17 04:33:49 財經
●中山大學建立多元化跨學科修讀機制,設立前沿交叉領域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紫妍)「人工智能時代,教育必須超越傳統的知識傳授,更加突出創造力的培養。當前人才培養的最核心挑戰,就是培養學生應對不確定未來的創造性。」面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在該校今年召開的人工智能發展大會上提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優勢和產業優勢,該校成立由產業專家和校內專家組成的AI+人才培養探索工作小組,推進AI+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包括打破固有學科壁壘,推進AI學科專業集群和「X+AI」專業矩陣建設,構建大智能學科教育體系,強化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多個相關專業建設,並穩步擴大相關專業招生規模等,大力培養相關人才。

建多元化跨學科修讀機制

此外,中山大學多措並舉,推進國家急需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在一體化培養方面,該校設計本碩博貫通課程體系,加強不同培養層次課程內容銜接的連貫性和層遞性,建設本研一體化課程平台,針對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急需學科專業領域,探索實施本研貫通培養模式,設立急需人才「本碩」「本博」貫通創新班。探索建立彈性學制與動態分流機制等,縮短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周期。

學科交叉方面,中山大學建立多元化跨學科修讀機制,設立前沿交叉領域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形成學科交叉融合新生態;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和學科專業特色,建設多維度「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矩陣,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學科交叉研究;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等一批交叉學科,面向國家超算中心、精準醫學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實施學科交叉專項博士研究生培養試點改革項目,建立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的「一生一案」培養機制等,為國家戰略領域輸送複合型創新人才。

粵港澳大專院校聯手育才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拓展國際交流亦是區內大專院校培養人才的着力點。中山大學構建「課程—平台—項目」三維驅動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建設研究生全英文課程群、打造主題化國際暑期學校等,開拓學生全球視野。同時,該校與港澳深度合作,以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為牽引,依託香港高等研究院創新國際合作交流形式,開展粵港澳聯合培養博士生專項計劃,與港澳一流高校簽訂聯合培養、交換學習項目協議;推進港澳專項資助計劃,重點開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關鍵領域學術交流,深化粵港澳高校協同育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