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賽娥
(筆者為南華金融副主席)
濰柴動力(2338)業務正由傳統的重型車引擎製造,逐步擴展到數據中心備用電源(AID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和氫能等新領域,這些變化正在重塑市場對公司的估值。過去一年公司在數據中心備用引擎的出貨量大幅增長,產能從2024年的約2,000台提升到2025年底約3,000台,管理層短期目標進一步推向4,000台。這類引擎屬於高毛利產品,且隨著裝機基數擴大,售後維修、零件與服務合約會帶來穩定且比單次銷售更高的利潤貢獻,對長期現金流有明顯幫助。
在全球佈局上,濰柴動力近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並開始獲得OEM與系統整合商的訂單。當前市場合約價格已能接近或匹敵部分國際品牌,這反映出客戶在可靠性與交付速度上的重視,讓公司的供應優勢開始被認可。若能維持交貨與品質,並擴大海外銷售比重,AIDC業務有機會在未來幾年成為集團主要的利潤增長來源之一。
技術面上,濰柴動力與Ceres的授權合作為其在SOFC領域打開了通路。SOFC適合持續運行的站用場景,效率高並具燃料彈性,對電網不穩或需要高可靠性的數據中心有吸引力。公司表示SOFC試點工程正在推進,計劃在2027年進入量產階段,且在區域布局上較集中於東南亞、中國台灣與韓國等對備援有強烈需求的市場。氫能方面,濰柴動力已有商業示範,但氫氣生產與供應成本仍是普及化的主要瓶頸;短期內氫能對營收的貢獻可能有限,長期則高度依賴產業鏈成本下降與政策支持。
從財務角度來看,濰柴動力目前仍具有較吸引的估值與穩定的資本回報。公司在2026年的預估市盈率處於合理範圍,同時提供約5%左右的股息率與相近水準的自由現金流殖利率,且過去幾年ROE維持在雙位數水平。管理層在資本配置上相對保守,既能支援新事業投資,也保留一定現金來回饋股東,這讓公司在追求成長的同時維持財務穩健。
當然,投資濰柴動力也存在幾項需要關注的風險。第一,重型卡車市場若復甦弱於預期,傳統引擎業務的基本盤可能受到拖累;第二,AIDC與SOFC的國際擴張涉及與當地OEM、法規與供應鏈的整合,若執行出現延誤或障礙,預期的營收成長將受影響;第三,SOFC與氫能的量產與商業化時間表若推遲,或相關成本未能下降至具競爭力的水平,則技術投入的回報會被壓縮。此外,全球供應鏈波動、匯率變動與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對海外業務造成不確定性。
對於關注濰柴動力的投資者,建議重點觀察三個指標:AIDC引擎的出貨量與海外市占變化、SOFC試點向量產的推進與實際訂單落地情況,以及氫能相關成本與上下游供應鏈的改善。若AIDC持續放量並帶動高毛利的售後收入,同時SOFC在2027年左右能逐步量產並取得商業訂單,濰柴動力在未來幾年出現營收與利潤的明顯上升是合理的預期;反之,若這些關鍵節點延遲或不及預期,股價與估值可能回到較保守的水平。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上述證券的任何及相關權益。)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