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氫本佳能系列四】中華煤氣善用3700公里地下管網 增氫能供應帶動產業鏈發展 「氫」旺百業

2025-11-12 04:30:18 文匯專題
●江紹權稱,期望利用煤氣管道優勢推動氫能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中華煤氣利用管道抽取氫氣發電。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氫能作為零排放、高續航的新能源,正成為交通及工業領域的焦點,對企業來說更是投資新風口。氫能應用潛力巨大,全球已有逾5萬輛氫燃料電池車投入使用,香港特區政府將氫能列為未來交通轉型的重要方向。香港中華煤氣總經理江紹權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氫能不僅助力交通減排,還可替代工地柴油發電機,中華煤氣正積極推動分布式能源應用,利用好公司坐擁全港3,700公里地下管道網絡、在管道不同的節點上穩定抽取氫氣的巨大優勢,結合物聯網優化管理,為香港打造「新氫」低碳未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孫曉旭

在推動氫氣應用的優勢方面,江紹權介紹,中華煤氣創立於1862年,是香港歷史悠久的企業,服務超過600萬客戶,160多年來運營穩定。公司在內地推動「煤改氣」(由煤炭改用天然氣),中華煤氣在氫能及綠色能源領域已積累豐富經驗。公司亦在全港有3,700公里地下管道,能在管道不同的節點上穩定抽取氫氣,由公司推動氫能項目,社會對氫能應用的信心將顯著提升,公司亦正與內地共享相關經驗及知識。

近年,公司將業務拓展至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及分布式能源,並在工業園區提供定製能源解決方案。公司在內蒙古擁有綠色甲醇生產基地,生產規模達60萬噸,是中國首家獲得相關認證的企業,具備顯著技術與供應優勢。

西貢充電樁項目抽取氫氣發電

在供應方面,中華煤氣與合作方將堆填區沼氣轉化為氫氣,預計生產能力將滿足香港需求。在應用端,公司已在西貢建成氫能充電樁項目,利用管道抽取氫氣發電並回收其他氣體,實現能源循環利用。

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江紹權透露,煤氣公司計劃通過AI及物聯網(IoT)優化項目管理與安全監控。此外,公司在內地項目已應用物聯網管理工業園區能源,計劃將氫能發展與該系統結合,優化能源解決方案。

為應對工地發電裝置的需求,公司亦正在探索模組化或共享基礎設施降低成本。他認為,模組化是趨勢,公司計劃為工地提供相關移動式氫能發電裝置,並隨需求調整位置。

此外,香港可考慮氫能的分布式能源應用。以工地為例,許多建築工地缺乏電力、燃氣和水供應,現階段多依賴柴油發電機或儲電解決方案。公司認為氫燃料電池可替代柴油發電機,未來計劃在香港工地推廣氫能發電,打造減碳新方向和商業機會。

氫能可補充AI數據中心電力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算力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江紹權補充,公司亦有關注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氫能可補充AI數據中心電力,實現減排與穩定供應,值得在未來探索。

江紹權在訪問中提到,在能源市場快速變化的背景下,氫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全球範圍內應用前景已非常廣泛。香港特區政府在未來交通規劃中明確了發展方向,例如私人電動車(EV)是主要趨勢,對於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雙層巴士,氫能也被視為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氫能應用具有兩大優勢:一是運行時實現零排放,與電動車類似;二是相較於電動車,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續航能力更強,尤其是在加氫時間短這一點上,與汽油車加注時間(10-15分鐘)相當,這對於商業應用極具吸引力。

他舉例,以電動車為例,充電可能需1小時,而氫能車輛加氫僅需10-15分鐘,與柴油車加注時間相當。因此,香港政府將氫能作為未來運輸交通轉型考慮的重要方向,並積極推動相關計劃。

在加注配套方面,電能配套較為成熟,而氫能尚未普及。江紹權指出,中華煤氣有足夠的氫能供應能力,通過地下管道每日可供應30多噸氫氣,足以支持700輛雙層巴士的運行,供應端無虞。

積極探索氫能潛在應用場景

目前香港已在元朗凹頭附近建成一處加氫站,香港特區政府計劃在九龍及香港其他地區新增加氫站。江紹權強調,中華煤氣有能力穩定供應氫氣,推動交通及氫能應用。他補充,加氫站數量將根據政府與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初期計劃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各建一站,若效果理想,將隨需求擴建。

然而,當前中華煤氣在香港的氫能項目仍處發展的起步階段,但作為香港公用事業企業,公司致力於推動新能源發展,帶動產業鏈合作,正積極探索氫能在香港的潛在應用場景。

在企業減排方面,特別是在內地及歐洲的天然氣公司中,江紹權指出,氫氣應用正逐步展開。這些公司主要依賴天然氣管道,但面臨減排壓力。由於天然氣中氫含量極低,現有計劃包括將氫氣注入天然氣管道(通常比例為5%-15%),這可使排放量降低約15%-18%。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正在推進。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