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提3舉措拓大宗商品 提升經濟韌性
香港金發局昨日發表有關本港發展大宗商品市場的研究報告,認為進一步拓展大宗商品市場,不僅能發揮香港在資金籌集、風險管理與投資能力上的優勢,提升本港經濟韌性,更能在日益複雜且相互關聯的格局中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報告認為本港應聚焦內地大需求的黃金、鐵、銅及鋁商品,推動與內地的「大宗商品通」。報告提出三大方面建議,包括:加強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生態圈、聚焦發展主要市場的重要大宗商品,以及增強內地與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的互聯互通。●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曉旭
金發局發表題為《釋放香港潛能:擴展大宗商品市場的增長前景》的報告,分析了構建活躍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的關鍵要素,大宗商品的需求趨勢,和跨境貿易商面臨的挑戰。金發局認為港交所是推動大宗商品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理想人選。因此,報告建議包括:加強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生態圈,支持在香港建立實體倉儲並加強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合作;聚焦發展主要市場的重要大宗商品,建基於本港貴金屬市場的既有優勢,以基本金屬吸引交易活動;增強內地與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的互聯互通,探討「大宗商品通」機制,進一步推動內地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
港戰略性貿易樞紐地位更受青睞
報告認為,儘管香港的金融市場以其活躍的股票市場聞名,但在大宗商品及相關金融工具方面的參與度仍有提升空間,正為進一步發展提供契機。隨着香港致力拓展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角色,一系列有助提升市場地位的機遇紛至沓來,例如:全球能源轉型的持續推動催生了對可持續性能源前所未有的需求,傳統和可持續大宗商品需求日益增長、多元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需求上升,內地大宗商品市場的持續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大宗商品交易帶來了更廣闊的機會。
報告指出,作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長期位居全球三大金融樞紐之列,是全球貿易與金融的重要樞紐。憑藉香港在資金籌集、風險管理與投資能力上的優勢,若能進一步拓展其大宗商品市場,不僅能提升本港經濟韌性,更能在日益複雜且相互關聯的格局中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發展大宗商品及相關金融工具亦與特區政府致力強化大宗商品生態圈,尤其是黃金交易,相互契合。
金發局主席洪丕正昨日表示,面對動盪多變的全球局勢,製造商正分散布局以降低風險並建立穩定供應鏈,全球基本金屬的需求亦隨之轉變。當前形勢下 , 香港作為中立以及可信賴的戰略性貿易樞紐地位將更受青睞。他指,與此同時,內地正加快大宗商品市場開放步伐,香港在此轉型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用。
優先加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基礎
報告提到,為提升香港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地位,需重點發展符合本地區優勢和戰略目標的大宗商品類別。憑藉本港雄厚的黃金交易基礎,並依託內地對鐵礦石、銅及鋁的強勁需求,香港在這些大宗商品展現出顯著的增長潛力。
報告指出,大宗商品市場通常可分為實物交易與商品期貨交易兩大範疇。即便蓬勃發展的期貨市場未必需要強大的現貨市場作為基礎,但現貨市場能通過凝聚終端用戶需求顯著激活期貨交易。因此,香港在開拓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之前,應當優先加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基礎。這一戰略重心將逐步增加對相關衍生品的需求,培育更具活力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