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樹仁手記】惠州詩人江逢辰 書寫嶺南記憶

2025-11-10 04:04:58 教育

晚清進士江逢辰是惠州最著名的詩人,嶺南秀美的山水風光、源遠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化為筆下的奇篇麗句,寄寓他對鄉邦的眷念與自豪。

其《廣州竹枝詞》及《惠州西湖棹歌》,以民歌寫當地民俗風情、百姓日常,設喻新穎,語言清新。《赤溪雜詩》三十首分從不同角度,詳細描繪台山的風土民情。其他廣東名勝古蹟,如大通寺、長壽寺、粵秀山等等,都在他筆下綻放異樣光彩。

有三處景觀對江氏有特別意義,一是西湖,一是白鶴峰,一是羅浮山。此三處景觀不只都在他家鄉,而且都是蘇軾曾遊之地,秀麗的景色寄寓了東坡精神,成為他夢縈魂牽之地,一再遊覽。

朝雲隨東坡南遷,後染疫病而死,葬於西湖,東坡為植梅花相伴,築六如亭。自此六如亭成為兩人鰜鰈情深的象徵,也成為西湖名勝,年年有男女上墓拜祭。

白鶴峰是東坡被貶惠州的故居,後人建蘇祠於此,乃東坡「時窮節乃見」的象徵。江逢辰多次拜謁,留下不少詩作,如《東坡白鶴峰故居詩和楊誠齋正月十二日遊故居其北思無邪齋真跡猶存韻》寫蘇軾身後留下的文化遺產:

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依然忠愛動人主,豈有高厚供詩囚。

故鄉謫所可不辨,築室甘住青峰頭。

此老神全照百世,空洞一洗人間愁。

……

誠齋持節幸先至,不然嘯傲猶能不?

頭顱如許矢報國,孤憤痛哭淚不收。

前後黨禁相祖述,悵望一喟交稽鈎。

梅州亦有鐵漢樓,誰與吊者風颼颼?

首兩句在惠州流傳極廣。宋代以前,惠州在歷史上寂寂無聞,縱有名產美景,亦被視為蠻夷之地。唯獨東坡寓惠,歌之頌之,令世人眼前一亮,白鶴峰也成了重要的文學景觀。雖然世道變更,但只要白鶴峰猶存,就能承載東坡的憂患意識與崇高人格。祠廟墓園乃先人生平之總結,精神之所繫,特別是地方前賢的祠廟墓園,象徵着該地的文化精粹。

可見,江逢辰致力傳播嶺南地域有關的知識譜系、價值觀念、歷史人物及其在地經驗,形塑了專屬於嶺南文人的文化記憶 (cultural memory),建構了此一社群的身份認同和思維模式。

●吳志廉 香港樹仁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