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全球產業鏈正加速重構,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畢馬威日前發布《2025年中國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顯示,企業高管對短期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明顯回升。54%的中國CEO對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增長抱有信心,較去年提高9%,且顯著高於對全球經濟的信心。
是次報告整合了2025年5月至9月期間全球與中國的兩輪調研成果,匯聚了1,350名全球首席執行官以及114名本土擴展調研的中國首席執行官的重要洞察,深入呈現中國企業管理者對新時期經濟和企業增長前景的研判,以及在企業戰略調整方面的獨特見解。
畢馬威表示,2025年以來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系列全新且複雜的挑戰。一方面,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經濟結構和產業形態。另一方面,關稅摩擦、地緣衝突使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性急劇攀升並加速重構。調查顯示,受訪的中國CEO中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增長抱有信心的佔比僅為31%,略低於去年的32%;而信心不足的佔比為23%,高於去年的20%。
產業升級為經濟注新動力
然而,調查也發現,在外部多重不確定性交織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這一方面得益於內地多元化對外開放和高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對出口的支撐。另一方面內地新動能領域亮點頻現,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齊頭並進,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中長期來看,全球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對未來三年全球經濟增長抱有信心的中國CEO佔比為58%,較去年大幅下降13%。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發展趨勢並未改變,對未來三年中國經濟抱有信心的佔比為88%,較去年大幅提高17%,並創近年新高。
畢馬威中國主席鄒俊表示,企業高管對長期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五大核心支撐條件的穩固性。一是超大規模的內地市場,為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二是完備且靈活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既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又構建起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三是工程師紅利的持續釋放和企業家精神的充分激發,為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培育提供人才和主觀能動性支撐。四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深化推進,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五是內地宏觀調控體系日益完善,政策工具箱不斷擴容,在促進內需恢復、支持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形成顯著協同效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出海戰略深耕市場掌握主動權
企業出海戰略從積極擴張轉向理性深耕,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度調整、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爭當全球產業鏈鏈主,從被動式、依附式的出海模式向獨立的市場開拓者轉變,主動進行戰略資源布局,以服務整個區域市場。通過與本地夥伴建立股權或戰略層面的深度綁定,企業能夠共享渠道、政策認知和供應鏈資源,並在長期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