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美「DNA之父」沃森逝世 曾指黑人智力「不及白人」惹抨擊

2025-11-09 04:06:33 國際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沃森上周四(11月6日)逝世,享年97歲。沃森於1953年與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成為二十世紀最具劃時代的科學突破之一,為遺傳學、醫學、刑事鑑證以至倫理學帶來深遠影響。沃森因此被稱為「DNA之父」,更於1962年奪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沃森出生於芝加哥,15歲入讀芝加哥大學,19歲畢業,23歲取得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他赴劍橋大學從事研究,與克里克一拍即合,兩人構建出DNA雙螺旋模型,完美解釋遺傳資訊如何儲存與複製。這項發現迅速改寫生物學歷史,並在1962年為沃森、克里克與另一位科學家威爾金斯贏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DNA的雙螺旋結構自此成為科學象徵,甚至出現在藝術與郵票之中。

此後沃森雖再無同等重量的實驗發現,但他撰寫的教科書及暢銷回憶錄《雙螺旋》深具影響力,亦在哈佛大學及紐約冷泉港實驗室擔任要職,推動分子生物學及癌症研究。1988年至1992年間,他領導美國政府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為繪製人類遺傳藍圖奠下基礎。

然而這名「DNA之父」的晚年備受爭議。2007年他因稱非洲人智力「不及白人」,引發國際譁然。雖然他其後道歉,但仍被冷泉港實驗室停職並被迫退休。在2019年紀錄片中他再度重申同樣觀點,最終被實驗室褫奪所有榮譽職銜。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