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前日圓滿結束,共161人報名參選。若所有參選人均通過資格審查成為候選人,90個議席將全部出現競爭,無一人自動當選。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主持立法會選舉政府統籌專班會議時強調,今次選舉中候選人必須全力拚政綱、拚能力、拚投入,以實績和誠意讓選民認同他們是最合適和為市民服務的賢能之士。選民亦必須認真了解候選人,審慎評估其能力、政綱,投下負責任的一票。此次選舉呈現充分競爭、全面競爭的新氣象,參選者以政綱展現遠見、以能力證明擔當、以投入贏得信任,選舉不再是零和博弈的意氣之爭,而是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過程。廣大選民應以理性與熱情,共同見證香港民主制度的成熟,好中選優、優中選精,推動香港繁榮發展,為「一國兩制」實踐注入持久動能。
本屆立法會選舉展現兩大特徵:一是競爭空前激烈。地區直選51人爭20席,九龍中選區更有6人爭2席,當選率低於五成,可謂區區爭崩頭、界界有得揀;二是參選人背景多元,既有政黨代表,亦有獨立人士、業界精英及青年新秀,顯示政治人才代際更替加速。這些參選人或有豐富的社區服務經驗,或是資深專業人士,能夠在不同領域和界別為市民服務,展現了充分競爭、理性競爭的高質量民主特質。
更重要的是,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所有候選人均須通過嚴格資格審查,確保政治立場堅定,使選舉焦點真正回歸民生議題與施政能力。選民不再被意識形態綁架,而是可基於政綱實效、個人誠信與專業素養作出理性選擇,這正是香港民主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在新選制下, 選舉競爭的核心從政治立場優先,轉向對施政理念、專業知識和為民服務能力的全面比拚。選舉文化發生質變——拚政綱、拚能力、拚投入。政綱決定方向,能力保障執行,投入贏得信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構築良政善治的基石。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將於下周起為各選區及界別舉辦選舉論壇,讓候選人公開闡述立場,接受公眾檢視。此舉正正是提供平台和機會,讓候選人接受選民的檢視。
候選人透過聚焦創科發展、住房保障、促進就業、養老服務、勞工權益及青年向上流動等經濟民生核心領域,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主張。憑藉政綱的可行性、能力的專業度以及個人形象的公信力,展開公開、公正的競爭。這些政綱以問題為導向,以數據為支撐,展現出候選人對社會需求的深刻洞察。
在「愛國者治港」框架下,候選人的形象建構不再依賴政治立場標籤,而是基於其公信力、道德操守和社會貢獻。例如,有候選人因長期服務基層社區、推動弱勢群體權益保障而獲得廣泛認可;有候選人憑藉其在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樹立起「實幹派」形象。這種形象塑造,強調「行勝於言」,要求候選人以實際行動證明其「為港為民」的承諾。
高質量民主,不在形式喧囂,而在實質效能;不在口號響亮,而在行動務實。正如李家超形容,今次選舉並非抹黑或挑撥矛盾人身攻擊之爭,而是參選人演繹「愛國者治港」理念的優質性比拚和良性競爭。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是「一國兩制」下推進高質量民主的生動實踐,讓選舉回歸本質——選拔德才兼備的治港人才,為香港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