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飲食智慧的啟示
七十二 宋周士以新蕈為惠並示佳句依韻和答
——強至(兩宋時期)
強至,錢塘人。宋慶曆年間進士,被讚譽「為文簡古不從俗」,終祠郎中。有《祠部集》傳世。強至詩詞多寫蔬菜,寫櫻桃有數首。此詩則描寫菌類食品。菌古稱為蕈,是古今中外人士都喜愛的食品。蕈,菌類繁多,名貴的有黑松露、白松露,大眾化的有香菇、雪耳、木耳、雲耳。原來中國在宋代已揣摩到人工栽培菌類方法,到清代中葉,技術已得到普及和推廣。到了今日,菌類的培植更加大放異彩,但野生的菌類和人工培植在味覺上還是有很大分別。近年,羊肚菌開始為我們所熟悉,價格雖仍不菲,但比起初上市時已下降很多,最近買得野生羊肚菌,香味比人工栽培的濃很多,體積不及培植的一半,價格卻是培植的一倍,但還是物有所值。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於1818年被發現。外形既像蜂巢,也像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近年已大量人工培植,陝西、湖南、四川、貴州、甘肅、青海、西藏等地都有野生及人工培植的羊肚菌。我有三種羊肚菌的食法,都是簡單又養生:一是將羊肚菌洗淨,泡浸約半小時,連水一起用機打碎,鋪在切件且已抹乾的水豆腐上,灑上葱花,下鹽、生油,隔水蒸約8分鐘即可。二是將羊肚菌洗淨泡浸後,抹乾水分,鋪在碟底,放上已斬件且用生抽略撈醃的雞件,加入薑、葱,隔水蒸約15分鐘。三是將肉碎或蝦膠釀入已泡浸剖開一半的羊肚菌內,可放入雜菜湯內滾熟,也可放入火鍋中享用。
●趙素仲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