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暫緩執行《人工智能法案》部分條款 讓美科企持續盈利
香港文匯報訊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與硅谷科企巨擘施壓,歐盟被揭有意「跪低」,暫緩執行去年8月剛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部分條款。《金融時報》周五(11月7日)報道,歐盟委員會預計本月19日公布簡化方案,調整《人工智能法案》等數碼監管法規,大幅放寬對部分擁有先進人工智能(AI)技術的科企監管,變相削弱這部法案旨在規範AI技術發展的作用。
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AI的法規,被認為是全球最嚴格的AI監管框架,法案多項主要條款原定未來數年內逐步實施。其中涉及高風險AI系統的大部分條款,原定明年8月全面生效,當中包括可能威脅公眾健康、數碼安全或基本權利的部分技術,涉及多款現時已問世的AI大語言模型和AI聊天機械人等。
美國務院設法游說歐盟高層
報道披露,依照草案,歐盟正考慮予以違反最高風險類別規則的企業長達一年的寬限期。在法案相關條款實施前,已將自家生成式AI系統投入市場的科企,可獲得一年過渡期限,以便企業「在合理時間內調整營運方案,不會擾亂市場」。歐盟還建議將違反AI信息披露透明度規定的罰款,推遲至2027年8月執行,以便AI系統供應商和用戶「有充足適應時間履行相關義務」。
有歐盟官員稱,歐盟各成員國代表正就草案進行非正式討論,最終版本或有調整。歐盟提出該提案後,需獲得多數歐盟成員國批准,還需在歐洲議會投票過關才能生效。
《人工智能法案》自上路以來,便引發美國政府和硅谷科企巨擘強烈反對。美國國務院也被揭設法游說歐盟高層,試圖說服歐盟放寬針對科企的《數碼服務法》、《數碼市場法》和《人工智能法案》等,以便美國科企繼續在歐盟這一重要市場盈利。特朗普今年8月更不點名威脅稱,美方會因應歐盟的監管法案實施報復,包括對歐盟出口美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限制對歐盟芯片出口等。
報道分析,由於害怕激怒特朗普,導致跨大西洋貿易摩擦,或是令美國切斷對烏克蘭的軍援和情報支持,早在今年8月,歐盟便已屈服美方壓力,與美國達成對歐盟不利的貿易協議。如今歐盟官員對任何可能激怒白宮、引發美方報復的舉措都持謹慎態度。有歐盟高級官員私下表示,歐盟一直在與美政府就調整AI監管法案進行接觸,有意簡化監管流程。
歐盟發言人表示,歐盟委員會內部仍在討論暫緩實施《人工智能法案》部分內容的可能性,當局會考慮各種選項,歐盟仍完全支持該法案及其既定目標。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