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智為未來】AI轉型求才若渴 拓本地求職新機遇

2025-11-07 04:09:06 教育

人工智能(AI)正逐步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其運用不再局限於研究室,更催生了新類型職業。相比過去由數據「自學」創作,如今AI更傾向靠人類指導來學習。正因如此,嶄新的混合型職位應運而生。

幾年前開始,擅長撰寫精準文字指令、供AI聊天機械人及圖像生成器使用的「提示工程師」炙手可熱,他們將人類的想法轉化為精心挑選的詞語,令AI產出最清晰可靠的結果。這項技能至關重要,因為即使是詞語上的細微差異,也可能令AI的回應出現巨大變化。

隨着AI深入融入日常產品,嶄新職位亦陸續湧現。現時,Nvidia、OpenAI和Unity Technologies等開發遊戲生成AI的公司正在開發可以設計關卡、生成角色,甚至模擬玩家行為的先鋒系統,並已聘請「AI遊戲訓練師」——即具備豐富經驗的玩家、設計師及測試員,負責引導系統理解何謂有趣、公平及具沉浸感的遊戲體驗。訓練師會為範例加上標籤、提供回饋,並在AI出錯時予以糾正。

Elon Musk 創立的「xAI」是推動這股新趨勢登上新聞頭條的例子之一, Musk表示希望打造一款完全由AI生成的遊戲。該公司公開招聘人員,協助訓練系統進行電子遊戲設計。業界分析指,雖然要在一年內推出一款由AI獨立製作的超級遊戲並不現實,但AI勢必改變遊戲的開發方式以及人類僱員的相關職能。

這轉變遠不限於遊戲領域。文章列出多個新興職位,包括 AI 會談設計師(負責打造聊天機械人的對話方式)、AI 倫理專家(確保系統行為合乎道德)、AI 協調員(協作多個AI工具),以及 AI 策略師(協助企業判斷AI的應用價值所在)。

這對香港的僱員而言意味着什麼?本地僱主現已刊登逾2,000個與AI相關的職位空缺。最近舉行的招聘博覽有超過580間機構參與,當中約七成正積極尋找AI專才,近六成職位更直接涉及AI應用,反映市場需求不再只集中於大型銀行或金融機構,日常服務業及創意產業亦正迅速加入AI轉型的行列。

與其害怕AI 不如與之共事

顧問公司報告指出,在香港及全球範圍內,要求AI技能的職位比例,已由2021年的1.6%上升至2024年的1.9%。報告亦指出,「AI增強型」職位(即結合人類與機器的工作模式)正持續增長,而容易被自動化取代的職位則逐漸減少。

對香港求職者而言,AI亦為入門級職位開拓新機遇,尤其是倚重人類技能的崗位,如教學、寫作、遊戲設計、編輯、講故事及用戶體驗設計。這些職位一般無需具備電腦科學學位,但重視清晰溝通、創意、專業知識,以及能夠與AI協作的技能。

本地培訓中心及大學已迅速回應,推出多項短期課程,涵蓋生成式AI工具、數據素養及數碼創意等領域,協助市民從傳統職位過渡至新興崗位,當中訊息明確:與其畏懼AI,不如學習如何與之共事。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