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公元1574年至1646年),別號墨憨齋主人,明末江蘇蘇州人,自小好學,可惜科舉屢試不中,到五十七歲才補為貢生,六十一歲任福建壽亭知縣。他一生主要精力在於搜集、整理通俗文學上,編寫或改寫的著作不下數十種,其中最有名的是「三言」。
馮夢龍是通俗小說的積極倡導者,收藏了許多古今通俗小說。明熹宗天啟年間,馮夢龍擇其可以「嘉惠裏耳者」,與自己的作品編成一百二十卷,分三次刊行,各四十卷,這便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稱「三言」。
「三言」中收錄的作品包括宋元話本舊篇,明代新作的擬話本,以及馮夢龍創作的篇目,前兩類作品都經過了馮夢龍不同程度的增刪和潤飾。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化,有對官僚醜惡行徑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讚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薄倖行為的斥責,也有宣揚綱常倫理,神仙道化的情節。
「三言」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等作品中,強調人的感情和價值應該受到尊重,這就是當時市民感情交織和道德觀念的反映。
此外,馮夢龍編印了兩部民間歌曲集《山歌》和《掛枝兒》,收錄了民歌八百多首。他在《山歌序》中提出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的文學主張,表現了衝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質。
馮夢龍也是一位戲曲家,留有傳奇作品《雙雄記》和《萬事足》。另外又更定湯顯祖的《牡丹亭》《邯鄲夢》,李玉的《一捧雪》《佔花魁》等傳奇作品數十種,糾正創作脫離舞台的案頭化傾向,
至於「二拍」,則是凌濛初(公元1580年至1644年)的作品,凌濛初字玄房,別號空觀主人,明末浙江烏程(今湖州)人,出身書香世家,可惜科舉考試屢遭挫折。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補廩膳生,崇禎七年(1634年)五十五歲以副貢選任上海縣丞,崇禎十六年,參與鎮壓平定淮、徐民變,不久殉職。凌濛初著述豐富,最為人稱道的是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這是中國最早的文人獨立創作的白話小說集。
「二拍」刻畫群商形象
《初刻拍案驚奇》於天啟十年(公元1627年)寫成,《二刻拍案驚奇》初版刊行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各四十卷,兩書合稱「二拍」。小說內容有大量描寫商業活動的情況,刻畫了眾多商人的形象,可以知道當時經商已被市民階層視為正道善業。
描寫愛情和婚姻的作品在「二拍」中也佔有很大比重,大部分都肯定了青年男女,特別是年輕女性對愛情的堅貞和大膽追求。另外還有一些描述官吏活動的內容,揭露了統治階層的貪婪兇殘和荒淫無道。
從總體藝術而言,「二拍」雖然不及「三言」的水平,但「二拍」所選取的社會內容貼近普通百姓,更加真實反映了世俗社會的生活風貌,以及反抗禮教、爭取個性自由的精神。
總括而言,明代中後期城市工商業快速發展,舊有的道德價值體系受到衝擊,在此社會背景下,通俗文學可以得到較大的發展空間,因而產生出通俗小說集「三言」和「二拍」。
由於「三言」和「二拍」編著年代相近,內容形式類似,故此後人合稱為「三言二拍」。在中國文學,特別是通俗小說發展史上可以說是發揮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緩圓 資深中學中史科及中文科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