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廣濟)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第二十五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昨日公布結果及舉行頒獎禮,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勇奪一金、兩銀、一銅一優秀,共五個獎項,另有一份作品入圍年度主題大獎五強,再創佳績。其中,香港文匯報憑《跨境求醫系列》及《治痛陷阱系列》分別獲專題特寫獎金獎及調查報道獎銀獎,《跨境求醫系列》刊出後,促成特區政府加快啟動罕見病藥物資助制度的改革。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表示,今屆報道獎共收到466份參賽作品,題材涵蓋衣食住行及新興消費模式,並延伸至無疆界的跨境與數碼領域,反映傳媒緊貼市場脈搏,同時發揮監察與倡議角色,亦彰顯報道獎鼓勵傳媒推動消費權益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價值。
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擔任主禮嘉賓致辭時表示,今屆年度主題大獎的主題是「無疆界消費的權益」,可見隨着虛擬平台、電子支付、虛擬貨幣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消費模式已突破地域和實體的界限,消費保障也必須與時並進。他指出,要令政府和消委會在推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工作發揮最大效用,傳媒角色至關重要,透過專業和客觀的報道,不但為香港廣大市民長知識,亦有助公眾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對維護市場信心發揮關鍵作用。
《跨境求醫》促進罕見病藥物加快改革
香港文匯報以《跨境求醫系列》獲得專題特寫獎金獎,報道深入剖析港人因昂貴藥費及藥費資助審批滯後而北上求醫的現象,並以罕見病及癌症患者為例,呈現跨境就醫的艱辛,促進社會對藥物資助政策改革的討論。報道引發立法會關注,促政府設綠色通道、視像覆診、放寬資助年齡、兩地聯合採購。
獲獎香港文匯報記者戴天晟採訪過程中親身陪同行動不便的肌萎症患者北上,正是這些最細微的故事能反映出香港患者對醫療改革的迫切需要。戴天晟表示,相比獲獎,更令人鼓舞的是報道見報一年後,醫管局表示計劃在明年第一季放寬「脊髓肌肉萎縮症」標靶藥資助年齡,邁出罕見病藥物改革的第一步。
《治痛陷阱》迫使支付平台退款苦主
《治痛陷阱系列》獲得調查報道獎銀獎,該報道不僅揭露了痛症中心的欺詐行徑,還反映出現行法律及監管機制的不足,尤其是信用卡退款機制的缺陷。報道呼籲相關機構加強對不良商家的監管,完善消費者保障機制,並提升銀行及支付平台的透明度與服務質素,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獲獎香港文匯報記者嚴少阡表示,調查期間發現痛症中心的犯案手法經過精心部署,為揭開真相記者與支付專家抽絲剝繭,揭露了騙徒的多重計謀,並成功迫使部分支付平台向苦主退款,這一過程展現了傳媒伸張正義的力量。
另外,大公報《人臉識別與私隱系列》入圍年度主題大獎最後五強,攝影作品《新居…夢》獲得「新聞攝影獎」銀獎,專題報道《走塑問題探討系列》及《垃圾收費系列》分別獲得「專題特寫獎」銅獎和優異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