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故宮首場戶外展覽 以多種材料塑造中式園林

2025-11-04 21:33:54 藝術

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藝滿芳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藝術廣場計劃」今日揭幕。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雨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簡稱博物館)首個戶外公共藝術展覽「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藝滿芳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藝術廣場計劃」今日揭幕。展覽以傳統中國園林藝術為主軸,由博物館客席策展人鄭嬋琦策劃,匯聚六位香港藝術家及建築師的作品。

參展者包括負責博物館大樓設計的建築師嚴迅奇、雕塑家何兆基、竹藝藝術家林嘉裕、媒體藝術家卓思穎、視覺藝術家董永康,以及軟雕塑家鄭淑宜。他們從中式傳統園林及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文物汲取靈感,以當代視角解構傳統園林文化。

鄭嬋琦表示,她在策展初期想到以藝術品「環抱」整個博物館廣場,因此不同作品落腳廣場各處,為觀眾打造全景式體驗。各位創作者也處於不同年齡段,他們能夠從不同視角布置廣場。

一眾作品中,嚴迅奇的《舞動竹林》向竹子的韌性與可塑性致敬。嚴迅奇表示,竹也代表中國人的剛強。風吹過時,竹子會相互碰撞,發出有力且清脆的聲響。嚴迅奇還見過雀鳥來作品上小憩。

嚴迅奇(左)與竹棚師傅陳煜光。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此作品特意留有供人們穿梭的空間,觀者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景觀、感受各異的空間。嚴迅奇表示,作品也充滿很多可能性,比如在節假日系上裝飾物等。

竹棚師傅陳煜光此次有參與作品製作。他坦言,此作品的打造過程難過搭棚。首先是從逾500根竹子中揀選出約100根。此外就是平衡設計、用途、美感,亦要不斷調整。能夠成功紮起這些竹子並完成作品,令陳煜光甚是欣喜。

鄭淑宜的《墨庭園》靈感源自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八幅以樹為題的文人畫。藝術家以在其看來「親民」的布料為主要媒介,將平面藝術轉為立體雕塑,重新詮釋古樹形態。鄭淑宜分享,她運用了水墨畫中的濃淡、乾濕效果,亦以布料模仿出畫家的筆法。不同作品各有風景,更有「動物」隱藏其中。

鄭淑宜的《墨庭園》以布料為主要媒介。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開幕活動今日於博物館舉行,出席嘉賓包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文化;體育;社區聯繫協作)葉巧兒、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以及鄭嬋琦。現場的霓虹燈以此次展品的形態為靈感製成。

一眾嘉賓為展覽揭幕。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攝

吳志華在致辭時表示,博物館自開幕以來,一直注重現代性與本地性,也同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了許多項目。此次展覽是一次嘗試,供公眾與藝術家及藝術品對談。

葉巧兒在致辭時表示,展覽希望突破傳統展覽的場地限制,令藝術走入大眾生活。「馬會一直積極推動香港藝術文化保育的發展,也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馬會捐助35億港元,以支持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讓市民和遊客能夠欣賞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瑰寶,借此傳播中華文化價值。這筆捐款也支持博物館培訓人才、推出教育外展活動,以及舉辦名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的大型展覽,包括本次展覽。」

鄭嬋琦在致辭時表示,她曾與吳館長溝通,他們期望令觀眾在進入博物館前就感受到香港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氛圍。這次展出的作品就有望實現這一點。她指出,提及當代藝術,很多人會先想到含有西方思想的創作,但這次團隊是從中國文化出發。

博物館還將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動,包括藝術家講座、工作坊等,帶領訪客深入了解展覽作品的創意及中國傳統園林藝術之魅力。

展覽將於11月8日至2026年11月2日正式在博物館廣場向公眾免費開放。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