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暫時停火,美方暫緩對中國包括港澳在內加徵的部分關稅。有香港經濟專家認為,在貿易戰期間,香港特區經濟保持韌性,甚至在某些範疇有所得益,包括部分原赴美國留學的尖子轉來香港升學、一些資金流入香港避險,目前「停火」有助香港的轉口業務,但由於美國的不確定性仍高,香港應善用當前的空檔拓展海外市場,舉例趁機與美國有矛盾的地區如加拿大、歐洲及亞洲其他地區加強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美雙方雖達成共識,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或會隨時改變主意,中途可能再搞些小動作,所以現難判斷是否真正已圓滿解決,「他隨時或再加徵200%關稅,用籌碼去爭取想要的東西。」
不過,莊太量指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在中美摩擦的夾縫中,展現經濟韌性,某些範疇更成為得益者,例如因應美國收緊國際學生簽證,部分尖子轉而來港升學,也有不少資金流入香港,形容香港是一個「安全區」,他表示當世界經濟愈不穩定,或地緣政治風險愈高,反而可能有資金來港避險。
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去年不少業務因美國加徵關稅叫停出口往美國的訂單,也有企業不敢接新訂單,現時情況有所緩和及調整,估計往美國的急單或於明年上半年訂單有增加。
他認為,未來兩三個季度情況會轉好,短期內不確定性降低,很多廠家、貿易商,還有整體金融的穩定性會提升不少,短期內對香港是好事,因為香港有不少轉口貿易,金融體系亦會更穩定。
倡拓數字資產等業務
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亦要拓展多元市場,加大力度吸引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生意,如助力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推動一些撇除美國生意的業務如數字資產,這些業務不需要完全靠美國。
關焯照並指出,香港具備低稅制及自由港地位等先天優勢,「美國對全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得罪不少盟友,這可能成為一個契機,讓香港有機會與那些與美國有矛盾的地區合作開拓業務,這些地區都是香港的發展方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0 / 255